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十三屆全運會改革探索:接地氣比賽更好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3 11:22:32


 
  賽事定位仍需明晰

  從第十三屆全運會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全運會正試圖把高水平競技和大眾參與“嫁接”在一起。19個群眾參與的項目“登堂入室”,來自天南海北的體育愛好者在全運會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收獲屬於自己的驕傲與快樂。“我要上全運”,廣大體育愛好者用這樣的口號,表達出對全運會的向往。

  不僅如此,第十三屆全運會在游泳大項的3個小項上也向業餘選手開放,田徑、游泳、體操、乒乓球等26個大項都接受全世界外籍華人、華僑中的高水平運動員報名參賽。對此,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說:“這種改變初衷非常好,以前高精尖的比賽也開始接地氣了。但也要注意具體如何操作落實,專業和業餘運動員的身份問題怎麼區別清楚,比如曾經有過體校訓練經歷,沒成為高水平運動員的,省體校不合格退回來的,這樣算不算專業運動員?”在今年4月底進行的第十三屆全運會首個群眾項目決賽馬拉松比賽的報名階段,便有一名選手在公示階段被發現有專業註冊經歷而被取消了報名資格。

  此外,群眾項目的大量加入,讓全運會的定位也開始變得模糊,任海說:“全運會是服務於奧運爭光,還是要兼顧全民健身?高水平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選手的參賽目的不同,一個是要出成績,要表現;一個是參與,在體驗中感受快樂。全運會的定位和價值如何體現發展需求和時代特色,構建以新的發展理念指導的賽事體系,應該仔細考慮。第十三屆全運會邁出了積極的腳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