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秉樞說:“無論參賽的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選手,都竭盡全力,都要爭勝,超越自我。從這個角度看,群衆比賽項目和競技體育項目的金牌是一樣的,是等價的。”
整合更多社會資源,健全體育人才培養體系
取消全運金牌榜,奧運金牌與地方體育部門不直接掛鈎。有人為此心懷顧慮:既然全運會和奧運會沒有關系了,還有什麼理由讓各省區市為奧運會投入呢?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負責人表示,要通過全運會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引導地方把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放在後備人才培養、提高競技水平、培育體育精神等方面,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奧運爭光計劃在體育發展的新時期有新的收獲。
第十三屆全運會設20項田徑和14項游泳小年齡組比賽,群衆比賽項目則讓普通體育愛好者參與到全運會的激烈競爭中,一些項目還鼓勵高水平業餘運動員與專業運動員同場競技,這都是創新選材思路、拓展選材範圍、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奧運會備戰、從更廣闊的範圍中選拔競技人才的重要舉措。“未來能為中國體育爭光的人將來源於多元培養體系,這也將推動競技體育體制的改革和完善。之前有李娜和丁俊輝這樣的模式,現在有男子冰球隊的選拔和組建模式,都在往這個方向改變。”鐘秉樞說。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勇奪冠軍。郎平執教中國女排期間,運動員都向往入選國家隊,各省市體育局也全力支持,國家隊一呼百應,各方一路綠燈。同時,市場手段也沒有缺位,複合型保障團隊對女排登頂也功不可沒。女排的勝利,是舉國體制和市場手段發揮各自優勢、融合進步的結果,這一點得到業內外人士廣泛認同。
步入2017年的中國體育,顯示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改革氣魄。第十三屆全運會的改革力度強勁,各界也寄予厚望。當全運會能够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時候,體育也將展示金牌之外的更多社會價值。(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