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在京滬間“飛來飛去”。“中國在申辦時就提出要辦一屆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奧運會,申辦成功之後按照IOC的要求和我們自身的需求成立了運動員委員會,我有幸成為主席。這個委員會的工作是確保在籌備過程中運動員的需求得到重視,讓他們的聲音能被聽到。”楊揚說他們跟冬奧組委各個部門保持著順暢溝通,并從運動員角度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服務部前幾天還傳來了一份奧運村的菜單,來征求我們的一些意見。”
在楊揚看來,運動員委員會能從細節上提出很多問題,也會讓北京冬奧組委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去年底,我們去考察建設中的國家速滑館時,他們問我們運動員最看重場館的哪個位置?張虹的回答是冰面,這讓他們有些意外。對運動員來說,冰面的滑度、軟硬度直接關系到比賽狀態。相比之下,其他的并沒那麼重要了。”
除了賽事相關問題,楊揚還非常關注後奧運遺產問題。楊揚稱,除場館遺產、人才遺產外,另一個遺產是運動員在奧運會時的表現,“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故事不單單在奧運會時感染很多人,後奧運會時代也能持續地影響很多人。”
為此,楊揚提出在奧運會場館留下獲獎運動員的名字和手印,“這主要基於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讓這些運動員對場館和北京冬奧會有一個歸屬感;二是也針對那些來訓練的年輕人以及游客,他們也需要一些具象的東西來喚起當年賽場的精彩場面。”楊揚透露這些提案實施難度不大,冬奧組委總體規劃部目前也基本同意了她的這一想法。
從專業角度講,這一時期(中學)是我們真正挑選人才的階段,但我們失去了大量的人才儲備,特別痛心。——楊揚(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