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了相關材料,發現“冰立方”和水立方存在一定的契合度。首先在比賽規模上,一個標準的4個賽道的冰壺場和一個標準的泳池都是長方形。從先天條件上,泳池可以兼容冰壺場館的尺寸要求。這給我們很大信心。後面我們就是對溫度、濕度、聲學、照明等指標攻克難點。
新京報:從“水立方”到“冰立方”,如何實現游泳賽事和冰上賽事之間的轉換?
孫衛華:未來的國家游泳中心,將成為“冰火雙驅”的雙奧場館,目前水立方游泳池三米深,必須在泳池上搭建一個冰層的基礎平面。為了實現泳池向冰場的轉換,我們和有關科研單位一起研發了可拆卸的支撐體系,這套體系並非世界首創,但在冬奧會上使用是世界首例。
可拆卸的鋼結構是冰水轉換的基礎。改造時,首先要把泳池裡的水放掉,在泳池內安裝可拆卸的鋼結構,這種鋼結構必須輕便,能夠快拆快裝,同時還要保證強度。
在鋼結構上方是一層預制混凝土板塊,再上面是防水層和制冰管道層,管道層上面再鋪層冰。在此前的實驗過程中,可拆卸鋼結構支撐體系安裝時間為兩周,加上制冰總共用時一個月,經過反覆演練以後,整個過程在一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