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杯在中國之火難掩中國足球之“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30 08:34:35  


 
  然而經過短暫的泡沫式春秋之後,中國足球職業開始呈現逐年萎縮的趨勢:國際球迷在增多,國內球迷在減少;喜歡足球的孩子在增多,培養人才的足校在減少;足球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在增多,高水平的專業球員在減少。

  賭球、鬥毆、砍人、泡吧、涉黑等一系列關鍵詞為這一職業紛至沓來地貼上標簽,許多球員們縱然有著高薪、豪宅、名車的待遇也不能對職業以外的青少年產生誘惑,足球職業已不再是“香餑餑”,那些刺激的標簽即使能騙過懵懂的孩子也蒙不了眼睛雪亮的家長。

  在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在能夠舉辦奧運會的體育大國,在冬夏兩季奧運會不斷摘金奪銀的未來體育強國,當下的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只剩下可憐的7000人,而鄰國日本卻有60萬人。

  當國人看著南非世界杯直播時,的確會產生親身踢幾腳的衝動,但那不過是對技癢的釋放,很少有人會因世界杯去選擇足球職業,《一球成名》主人公聖地亞哥的成才之路在中國行不通。

  難掩足球體制之“痛”

  體制上的缺陷是中國足球“痛”之根源。如今中國足球已經實行了名義上的職業化,但管理仍然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模式。中國足協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半官半民的體制,使其無法按照市場化要求管理和運營高度市場化的足球聯賽,這種官督民辦的管理體制雖然因中國特色而不得已而存之,但顯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近年來,中國足球件件醜聞更是讓制度之“痛”暴露無遺。賭球、假球、操縱比賽現象屢見不鮮,球員、裁判、官員勾結成黑色的網絡,2010年3月1日,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南勇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逮捕,更令億萬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痛”上加“痛”。

  中國不乏培育足球運動人才的客觀條件,職業化也已經16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但是中國足球水平和地位卻沒有同步提高,反而令人“痛”上加“痛”。當“世界杯文化”在中國火熱地孕育,當億萬球迷在為心儀的異國球隊在南非的高歌猛進喝彩時,人們何嘗不想擁有一支像鄰國日韓一樣在國際賽場上逐年提升地位的國足。(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