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在過去的兩届世錦賽和兩届奧運會上,姚明既是中國男籃的制高點,更是國家隊信心的幾乎全部來源。姚明意味著中國男籃的高度、實力、成績,還有信心。這個和大熊猫一樣珍貴的大個子,總是會在關鍵時刻張開雙臂,為隊友遮風擋雨。於是,當大個子最終只留下遠去的背影後,中國男籃便像個被慣壞的孩子,隨便就能被對手打得鼻青臉腫。
但時間終究還是能夠治愈傷口的。當“無姚”成為現實,成為習慣,甚至連回歸的僥幸都不存在時,男籃國手終于在風雨中學會了直面。而鄧華德不失時機的調動,也讓這群小夥子重新挺直腰杆,學著用男子漢的方式去解决戰鬥。鄧華德是姚明和他的姚之隊“欽點”的教練,但他無疑做成了中國男籃一直該做却沒做的“去姚化”。
比勝利更讓人欣喜的是打出了血性,而連出局都顯得不再令人難以接受的則是信心的回歸。儘管現在的中國男籃籃板搶得有點糟糕,板凳厚度不大夠,主力隊員表現時好時壞缺乏穩定性,但他們至少開始相信自己,相信即便沒有姚明在籃下的一柱擎天,他們照樣能夠打出自我。
從技戰術角度而言,“去姚化”絕非一道簡單的加减法,有姚無姚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這支隊伍的實力。但從心態上而言,男籃國手已經開始“去姚化”,試著在沒有姚明的日子裡,打造屬于自己的那片天。
男籃還是那個男籃,放不了衛星也創不了奇迹,但男籃也已不再是那個男籃,他們至少不再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姚之隊”。(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