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什麼”與“考什麼”
考試對孩子的個性選擇是福是禍?
中央教科所體衛藝研究中心主任吳鍵在接受採訪時認為,應該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鍛煉、養成鍛煉習慣為根本目的。以此為出發點,考試的設計應貼近課程教學,測試形式要簡單,難度要降低,基本標準是只要認真上體育課,參加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鍛煉,85%以上的學生能夠達到總分的90%。
曾做過11年招辦主任的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強對中考體育的杠杆作用有很深的感受:“孩子升學有壓力,所以哪裡重要,精力就必然投向那裡。廣州推行中考體育之初,還有家長不高興,認為孩子不就是胖一點、慢一點,少了體育那幾分,怎麼就不能被錄取了呢。現在,絕大部分人都已認識到中考體育的積極意義。這幾年,已經沒有多大爭議了。”
吳鍵拿出了數據:從最近一次大規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情况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體質與健康狀况比前5年有所改善,尤其以初三學生的情况最好。這與中考體育制度全面實施有關。
北京市每5年對學生體質進行一次測評,2005年數據顯示:13—15歲、16—18歲年齡段的孩子有氧耐力水平最高,“這與中考體育有明顯相關性”,馬淩說。不無遺憾的是,“進入20歲以後,數據又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