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是誰妖魔化了運動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8 09:31:09  


10月23日,南昌隊選手和廣州隊選手在劃艇比賽中揮槳打鬥,令第七屆城市運動會成為公衆關注焦點。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讓七城會組委會始料未及的是,自家費錢費力承辦的運動會,非但未能在過去十來天裡成為競技體育的焦點,反倒成為“運動會太多太濫”的反面力證之一,飽受詬病。

  主辦地江西南昌“借運動會唱品牌戲”的想法落了空。無獨有偶,當深圳市旗幟鮮明地“拒絕形式主義”,宣布不組隊參加廣東第二屆農運會之後,主辦城市江門和南昌一起,成了近期出力不討好的兩大典型。特別是在人們對運動會愈來愈審美疲勞的今天,也似乎只有醜聞和非議才能讓運動會變成焦點。

  但運動會和金牌一樣,從來都不是洪水猛獸。只是當它們成為官員的政績工程、城市的盆景工程時,就難保不偏離本來軌道。事實上,城運會和多項運動會一樣已經取消了獎牌榜,但並不影響不少地市體育局官員那顆“好勝的心”,改年齡、改身份照樣大行其道,錦標主義依然橫行無忌。

  在把“運動會牌”當作打響城市知名度的流行趨勢後,舉辦地對辦賽規模、檔次的攀比,同樣令運動會舉辦初衷本末倒置。

  不過,就在“磚家”蜂擁圍剿“運動會”的時候,一支來訪的俄羅斯小學足球隊“以小打大”,仍以15∶0擊敗北京某小學足球隊的照片,卻更加地觸目驚心。儘管這些俄羅斯小球員有著很好的足球功底,但讓人震驚的不是比分而是中俄少年截然不同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

  更何況這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近些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的肥胖率、近視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那場大比分慘敗的較量中,最讓人心痛的恰恰是身高體重遠超對手的中國小學生,場上氣喘籲籲、害怕拼搶的慘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