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論:體育強國必須構建自己的現代體育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5 11:31:02  


 
  此外,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雖然金牌總數第一,但仍不是體育強國,國人對於金牌、奧運冠軍的關注也遠不如十幾年前那般狂熱。而且,不斷創新高的金牌數卻與近年來國民體質下滑的現狀形成巨大反差。缺乏體育設施、怕影響學習成績、時間和精力不夠、健身圍缺失等各種障礙將國人擋在了體育場館門外。

  “這表明我國的體育文化建設與體育事業發展還不太合拍,僅有金牌並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郝勤說。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育文化作為大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建設體育強國的重任。

  那麼,如何才能使體育文化滿足大眾需求,又如何才能完成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身”?

  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體育文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體育文化將於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一起構成我國未來體育發展全新體系,四大領域要協調發展,形成合力,共推體育強國建設。

  的確,建設體育文化強國,一方面要摒棄“唯金牌論”的功利主義,讓體育回歸本質、走進千家萬戶,使體育不再成為單純的“精英舞台”。這就要求體育管理者轉變職能意識,不應該以“金牌指揮棒”成為衡量工作業績的唯一杠杆,而應逐漸把重心放在全民健身的開展、項目人口普及等“體育含金量”更全面的指標上,逐步構建覆蓋城鄉的的公共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自下而上的“金字塔”模式更科學培養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從單純追求競技金牌,轉變為涵蓋文化內涵、體育文藝、國際傳播等為一體的“大體育”文化上。例如,英超、NBA等賽事都已成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一大品牌,而作為體育大國的中國,即便是市場化最早的職業足球聯賽至今卻仍難以配得上“職業”二字,改革之路仍需探索。

  當然,儘管與世界體育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我國體育文化建設已有長足進步。從大眾層面看,隨著每年“全民健身日”等活動的開展和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國人從觀眾成為了參與者,也切身體會著體育帶來的快樂;而在體育產業方面,據體育總局數據,2010年中國的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2220億人民幣,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速。這些積極信號也體現了體育文化的巨大活力,也為未來建設之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