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足球“原罪”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8 08:04:13  


 
  中國足球“原罪”何在

  書生氣十足的謝亞龍、“北方硬漢”南勇、曾經在高校任教相當儒雅的楊一民、業內權威陸俊、伶牙俐齒的蔚少輝、極重江湖義氣的尤可為……這些人都在此次“反賭風暴”中翻身落馬,他們行業各異、個性不一,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事”之前在各自的行業內部能力出眾,有些人甚至被公認為“好人”。這些“能人”甚至所謂的“好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的?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國足球的“原罪”,事實上,中國足球的腐敗根源是結構型的制度問題以及因此帶來的監察缺失。

  球員花錢買“國字號”資格,教練、裁判花錢買前途,俱樂部花錢買成績……熙熙攘攘,怎一個“利”字了得。中國足球產業每年的直接和間接收入高達數十億人民幣,但是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卻是由中國足協、國家體育總局足管中心直接進行經營和管理的。中國足協、國家體育總局足管中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既是行政機構又有民間協會的外衣,他們成為巨大利益的創造者和維護者。開句玩笑,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家可以捫心自問,如果你是足協高官,你能經得住誘惑嗎?尤其是在“反賭風暴”開始之前,這種誘惑看上去並沒有什麼風險。

  大名鼎鼎的中超公司,曾是中國足壇最賺錢的大企業,每年的收入數以億計。然而讓人很難理解的是,這樣一家大公司最大的股東居然是中國足協,也就是說公司的一切人事任免權、經營管理權、財政大權全由中國足協說了算——2004年,徐明、張海等人的逼宮,其實質便是覺醒過來的俱樂部聯合起來,想找足協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和權力,如今舊事重提,讓人不免扼腕長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