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網:中國足球屢遭“逆轉” 病在何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2 12:59:24  


9月11日上午,中國足球隊在巴西累西腓體育場制造了一場球場“慘敗劇”,他們以0∶8的大比分在熱身賽中輸給巴西隊,創造了中國隊在國際A級賽事上最大慘敗紀錄。圖為內馬爾進球後露出不屑的表情。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亞少賽首戰叙利亞隊,男足國少補時階段錯失好局,被對手逼成1:1;U17女足世界杯次輪,女足國少補時階段被德國隊逼成1:1;恒大亞冠八強戰兩回合都在最後時刻痛失好局,無緣四強;再加上之前國足的多場“黑色X分鐘”……從國字號到俱樂部,中國足球有過太多遭遇“逆轉”的經歷。為何如此?如何改變?

實力說  逆轉是偽命題

  技不如人是最普遍的說法。

  國青助教黎兵說,中國足球各級球隊,包括國家隊和廣州恒大等俱樂部隊,在奧運會、世界杯、亞冠聯賽等各級國際大賽中,屢屢出現被逆轉的場面。從競技體育角度來看,主要還是我們不具備和人家對抗的整體實力,你沒有能力,如何能跟對手對抗呢?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汕認為:比賽中你沒有能力把優勢延續下去的原因很多,心理、體能、技術、戰術、後防集體防守的能力不足、前鋒給對手造成的壓力不夠……不是一個因素就能造成的,而是一個整體實力的反映。

根基說

  黎兵說,現階段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還不在於此,更主要的是中國幾乎沒多少人踢球了,足球人口相比日本少得可憐。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們到球場上去踢球,但全國又有多少塊足球場能提供給孩子們踢球呢?中國足球現在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打基礎。誰都想摘果實,但現狀是樹都禿了。讓更多的孩子到球場上踢球,光靠十幾個俱樂部或體育部門根本做不到。教育部門不參與、體教結合的路子不解決,全都是空話。即便是現在有一些學校在抓足球普及,但又有多少高水平的教練在抓青少年足球呢?基礎不發展,教育不拉動,中國足球沒戲。<nextpage>
  金汕說:“現在的一些措施,如全運會為足球這樣的項目多設幾塊金牌,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設了幾塊金牌,想靠這些措施來提高水平,我看會有一點用,但用處有限。因為,這種弄一批年輕球員在一塊集訓,然後集中打個十幾場比賽的做法完全不符合足球培養的規律。”

  他表示,最基礎的還是足球人口問題,如果有幾千萬人踢足球,好苗子肯定就出來了,否則談其他也是枉然。

體能說

  中國足協國管部主任曹景偉表示,體能不足是屢遭逆轉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女足國少與德國隊的比賽為例,前70分鐘對手形成的有效進攻機會不多,但為什麼70分鐘以後就能夠圍著我們打?第二,我們往往最後幾分鐘丟球,教練員的分析往往是運動員精力不集中,但為什麼到這個階段就不能集中?我覺得最核心的是由於體能的下降造成不能堅持前面的正常比賽節奏了。你的比賽節奏下降,而對手維持,這樣對手就能形成速度上的優勢,令我們非常被動,造成運動員看起來精力不集中,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體能使其身體和判斷協調一致。我們在平時訓練中拿了大把時間磨合技戰術,但在這一過程中又沒有足夠的強度能使體能儲備和你想提高的技戰術相匹配。第三,正因為國內普遍對體能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國內比賽節奏很慢,但國際比賽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節奏越來越快,顯然我們不能滿足國際比賽的需要。

  曹景偉特意強調,他所說的提高體能並非是要用非足球手段簡單機械地提高,而是通過足球專項手段符合足球規律地提高。

  國足主帥卡馬喬曾說,為什麼中國國字號水平提高慢?很大原因是中超比賽節奏太慢。曹景偉表示:“中超俱樂部打亞冠打不好,就是攻防轉換節奏跟不上對手,這也是卡馬喬讓國家隊多打比賽的原因,就是要適應快節奏。所以說提高中國足球,首先要把聯賽水平提上去,而水平提高的核心就是比賽節奏加快、對抗更加激烈、訓練更加實戰化。”他同時認為,目前改變的難度很大,因為很多俱樂部教練認為比賽贏球就行,但僅僅贏球並不完全符合先進的足球理念,最後導致國字號水平很難提高。

  中國足協副主席韋迪認為,體能是一個方面,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理念。

訓練說

  “我現在輔助荷蘭教練瑞克林克帶國家青年隊。我印象很深的是,這名荷蘭教練剛接隊時激動得不行。他看到這些國家青年隊員的訓練後,認為他們與荷蘭同年齡段的球員水平不相上下,甚至不少中國球員的水平還高於荷蘭同年齡段球員,認為其中不少簡直是天才。但當他真正帶隊打比賽後,才發現我們球員的技術都是訓練狀態下的技術,都是靜止狀態下的技術,一到實戰,一到激烈對抗中,這種技術幾乎發揮不出來。”黎兵說。<nextpage>
  “其實這也不能怪孩子們,因為他們都是抽上來的尖子,大多數時間都在訓練,一年真正的比賽也就十多場,好一點的能打到二十來場。而這些比賽還大多數是賽會制的集中比賽,一兩天一場,很快就打完了,打到後面,比賽質量根本談不上。而歐洲、日本的不少球隊很少採用這種長期集訓的方式,而是進行適當的訓練,每周安排一場比賽,這樣一年能打四五十場比賽。他們的技術是比賽中的技術,所以比我們更擅長比賽,閱讀比賽的能力更強。從青少年開始,我們的球員與他們的差距就開始拉大,到了成年階段,幾乎就不是對手了。所以逆轉幾乎是個偽命題。”

  國足主帥卡馬喬曾點出中國足球的十四大問題,其中包括走著踢球、缺乏技戰術意識,這與黎兵所說的“靜止狀態下的技術”不謀而合。

中國足球國際化 外國教練防同化

  中國足球國際化提了不是一年兩年,中國足球請外教也已不是新鮮事,但距離國際化的目標尚遠,通過外教改造中國足球也似乎沒有顯著效果。

  外教到中國後往往發現兩個問題:沒必要按國外那一套要求自己執教的俱樂部,因為用不著要求那麼高,只需贏球即可;即便想那樣要求也執行不下去。這就出現了外教被中國足球同化的問題。中國足協國管部主任曹景偉認為,從長遠來說這對中國足球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定要讓外教用國際化的理念和要求來改造中國足球,中國足球要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國際化。

  但要實現上述目標談何容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汕就認為中國足球俱樂部是急功近利的,不可能給外教充分改造俱樂部的時間,“甭說一個賽季,五輪不好就下課,怎會允許你用一兩年的時間改造?所以很多外教來了說你得給我幾年時間,但誰等得了你幾年?”

  原中國男足主帥、現貴州人和主帥高洪波認為,一支球隊從主教練的選定到隊伍逐漸成形並形成戰鬥力,基本需要兩三年,追求立竿見影不現實。他說,自己從一名曾經優秀的球員轉型為一名教練並不複雜,但從1999年首次執教廣州鬆日開始歷經十餘年,他才對帶一支球隊比較有底。因為一支球隊要捏合成型,涉及到隊伍的骨幹組成、主要打法的磨合、實戰的檢驗等許多方面,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足球並非一兩天就從亞洲前列滑落到現階段的全面落伍。足球是個系統工程,優秀球員、好的球隊、後備人才、教練人才、市場開發等的培養都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整體的系統性發展。

  曹景偉認為,從訓練手段和方法上,中國足球已經與國際接軌,但在訓練質量和內在要求上差距很大。“比如說同樣是90分鐘的訓練,我可以強度非常高,達到或超過比賽強度。但如果教練水平低,雖然訓練內容和方法一樣,但要求完成的強度和比賽差距很大。與歐洲、日本、韓國相比,我們在訓練時間、手段上幾乎一樣,但人家的強度比我們高,日積月累的結果是你再和對手競爭時會發現我們差得太多了。”<nextpage>
  曹景偉還以卡馬喬為例進一步闡述,“前段時間和西班牙比賽前最後一堂訓練課,卡馬喬和博斯克內容一模一樣。換句話說,賽前怎麼練,大家沒有任何不同,就是手裡的牌不一樣,以及對隊員的要求不同(或者要求了但執行不下去)”。

  因此,中國足球的國際化絕非請幾個外教和外援就了事,而是要從思想上、訓練上真正同國際接軌。“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更激烈的比賽,事實上觀賞性也在提高,也會對整個市場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曹景偉說,“國字號成績是一個國家足球系統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這其中不僅包括國家隊,畢竟國家隊集中時間相對較少,國家隊訓練還是得依托於俱樂部,依托於省市這一級,最後的整合取決於前面的基礎。”

  曹景偉認為,提高中國足球的核心在於青少年時的訓練就突出從實戰出發,不要僅為適應國內比賽需要,而要適應國際比賽需要,在目標上定得更高。第一,攻防轉換速度要通過平時訓練讓運動員表現出來,如果我們實踐當中沒有方法幫助運動員在訓練中形成這種節奏的話,那麼比賽當中永遠不可能快。第二,從青少年開始必須樹立拼搶意識。有時候我們訓練很好看,但對抗程度不夠,對手沒有給你足夠壓力,所以承受不了國際比賽時的高壓力和對抗。第三,從青少年開始培養運動員好的習慣。比如丟球之後快速反搶要根植在運動員血液裡,因為足球就是一個瞬間攻防轉換的遊戲,一旦你進攻丟球必須想辦法限制對方打出反擊,這樣才能為隊友退守形成陣營創造條件,但我們卻有許多與此相反的壞習慣。

  但他同時表示,目前中國足球界思想並不統一,所以他期待有一天能統一思想,按強度圍繞實戰的需求組織訓練,使國內比賽能有和國際比賽一樣的對抗節奏,而不僅僅是一個中國的競賽平台。

  除此之外,中國足球在聘請外教方面也不夠實際,今年中超包括廣州恒大在內,聘請了不少高水平外教,但成績好的並不多,有的水土不服,有的則水平過高,就如同博士生導師教了小學生,讓這個小學生一下子同博士生接軌,恐怕也有些難為中國足球。

  “最主要還是要像當年國家隊聘請霍頓當主教練一樣,雖然他名氣不夠大,但他特別適合當時我們那支國家隊,主要是他能夠將技戰術打法教給我們,讓我們消化後,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國青助教黎兵說,“像裡皮,他在意大利帶的都是世界上幾乎最好的職業球員,他只需要制訂合適的技戰術打法就行了。但在中國不行,我們的球員在實行走訓制後,不少人都管不住自己,職業素質還在培養中。所以外教來後,再高的水平也得有一個結合本地實情的過程。另外,球員們從小形成的素養不能夠支撐裡皮這樣太高水平的教練的理論體系。我認為現階段,聘請裡皮這樣的教練過於超前了。”

  無論邀請什麼樣的外教,中國足球國際化都是一種趨勢。只有從青少年培養上起步,才能進一步改善中國足球大環境,才能更容易搭建良性循環的平台。但是中國足球人要在其中付出的艱辛努力也不言自明,中國足球能做得到嗎?(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