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當年做了多少努力,運動員並不很清楚,但是大家都能感覺到有種力量在推動中國排球往職業化的目標奔。“那幾年你能感覺到上邊是在做事,這就讓人感覺有希望。”一位元老級球員這樣說。
談到中國排球聯賽最初兩三年的紅火勢頭,首都體育學院院長、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鐘秉樞教授分析說:“開始那幾年,聯賽確實做得很不錯,那是在1992年前後中國體育進行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雖然排球略晚於足籃球,但經過努力也開始在體育社會化、市場化的道路上走起來了。引入資金,改變單純依賴國家、政府投入辦比賽的局面,中國排協沒用政府一分錢,依靠市場收入辦聯賽,推行主客場制,吸納社會贊助,運動員每年比賽場次明顯增加,此後排協又推動擴軍、人才流動,並逐步完善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競賽管理辦法,使得中國排球慢慢從封閉走向開放,一步步融入市場,可以說是在排球社會化的道路上開了一個好頭。”
不過鐘秉樞同時指出,聯賽在依托市場辦賽、摸索職業化通路的過程中是存在先天不足的:“聯賽是以俱樂部為基礎的,但實際情況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俱樂部,我們所謂的俱樂部都是在原有的體工隊體制通過賽事改革進入新的賽事當中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9年恒大俱樂部成立。也就是說在長達13年的排球聯賽中,沒有一支真正的職業俱樂部參與其中,這樣的聯賽肯定不能稱之為職業聯賽。”
這一點高沈陽也十分認同,但是在梳理中國排球聯賽脈絡中讓我們產生很大疑問的卻是:既然前三年聯賽搞得有聲有色,為什麼進入新千年以後,思路上出現一百八十度大拐彎,以至於此後的聯賽變成一潭死水?是管理者丟掉了決心、嘗試的勇氣和激情,還是中國排球確實不適宜推進職業化,他們是被殘酷的現實撞得頭破血流?
恒大加入中國女排聯賽,讓其餘各隊對於俱樂部模式都有了新的認知
2009年-2012年:恒大模式顛覆傳統
還好在這個時候,恒大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