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網球季來了 市場準備好了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10:48:37


 
  深圳的假期現象在中國的“老牌”賽事中也頻頻出現。舉辦了10年的中網公開賽,在檔期移到十一黃金周後,票房井噴。中網賽場也成了本地和外地遊客十一出游的觀光地點,即使是賽事30元一張的外場票,也賣得特別好。形成對比的是,隨後舉行的上海ATP大師賽飽受工作日影響,儘管費德勒、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依次亮相上海,但因為假期結束,更因為不少觀眾此前已飛去北京看過了幾人的比賽,上海站半決賽之前的場次上座率並不高。

  比賽多了 贊助商不夠用了

  比賽多了,有熱情贊助比賽的商家也成了主辦方追求的對象,由此也帶來一個問題——為了迅速打平成本,提升賽事層次,主辦方不得不拼力提升賽事級別來吸引贊助商,再砸錢邀請球星參賽“托市”。而來自WTA和ATP的官方指導意見則是:中國應該先把盈利目的放在一邊,先建立更多低級別、更均衡的賽事結構。

  在去年的上海大師賽期間,ATP國際副總裁艾莉森·李建言,中國應謀求建立更為均衡的賽事結構,以培養年輕運動員。比如承辦挑戰賽,本土球員就不需要頭疼簽證,也不需要舟車勞頓克服時差和飲食問題。

  建言聽上去很美,但哪個主辦方會甘冒無法盈利回本的風險,投資為ATP打造賽事金字塔的塔基呢?談到ATP挑戰賽的商業開發前景,艾莉森·李認為這算不上問題,“先把比賽組織好,接下來吸引關注才是第二個重點。”她認為,低級別賽事主要是為年輕球員創造了平台。雖然商業收益偏低,但投入也不用大。“如果運營得當,每場比賽的觀眾能達到上萬人,這一點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在打造成熟辦賽理念方面,中國面對突然擴大的網球賽事市場,還有相當多的新東西需要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