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日報:中國乒乓亟待消除“審美疲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6 18:16:27


 
  造明星不必是冠軍

  世界頂尖選手幾乎都參加了本屆世乒賽,但真正受到關注的明星幾乎沒有。從市場推廣的角度來說,乒乓球項目的影響力不夠。時下,足球、籃球、網球是“主旋律”,它們搶占了絕大部分的體育市場,擁有最廣泛的認知。

  乒乓球要造出巨星確實不容易,然而,明星的引領作用又是不可忽視的。奧運冠軍王勵勤認為,可以把乒乓球包裝成“高大上”,通過運動員的個人魅力來提升運動本身的吸引力,“這需要花心思,也要有專人的策劃。”

  國乒開啟第三次創業,劉國梁有意把張繼科打造為超級明星,希望他能夠成為中國乒壇的“李娜”或者“林丹”。世乒賽決賽,張繼科輸了球,可能有人會說:“這還怎麼打造成明星?”其實,很多球迷喜歡的是張繼科不羈的個性,而不是喜歡一台“贏球機器”。在國際乒聯年會上秀英文的張繼科,和站在冠軍領獎台上的張繼科,相比之下前者的魅力可能更大。

  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一直希望乒壇出現費德勒這樣的巨星,但還是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羽毛球同樣屬於“弱勢項目”,甚至屢屢傳出會被踢出奧運會,但中國的“超級丹”為這項運動注入了強大的魅力。除了競技成績,個性、著裝、曝光率等都是林丹提升魅力的重要手段。林丹的成功有自己努力和天賦的因素,也有背後團隊運作的功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