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華網:痛心和期許,中超仍需提高“含金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14:45:11


 
  這其實凸顯了一個從未解決的根源問題:目前的中超俱樂部,還沒有能力獨立生存。電視轉播收入杯水車薪、俱樂部沒有自己的球場……這都讓職業足球無法實現自我供養,也使得中超球隊更像一個個“企業隊”。沒有背後的企業,這些球隊很可能一夜間就改旗易幟,或是悲慘地消失。顯然,這不是真正的職業化。

  從技戰術層面看,老生常談的依然是水平低。除一些“強強對話”精彩度提升外,中超依然是強度低、節奏慢、水準低,廣州恒大依舊是唯一能在亞洲立足的球隊,而其他闖入亞冠的中超常客們,早早折戟沉沙,淪為看客。

  這其中,本土球員的邊緣化仍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在射手榜前十中,幾乎是清一色的“洋槍”,中國球員只有武磊一人上榜。在各隊關鍵位置,中國球員大都充當外援的“綠葉”。因此,回到一支支國字號球隊中,破門難、技戰術粗糙、攻防節奏緩慢的頑疾就會顯現。

  如何才能提高聯賽“含金量”?如何才能使得中超繁榮與國家隊成績成正比?從最直接的層面看,中國足球急需一條以我為主的“青訓生產線”。以“五星巴西”為例,儘管足球已經流入國民的血液,但他們近期公布了一攬子青訓計劃,要在全國建立15個標準化基地,面向上萬名14歲以下的青少年、用統一的訓練方式打造青訓流水線。此外,德國十年復興的關鍵,正是德甲、德乙的36支俱樂部,全都建立了足球教育訓練營,那裡有標準統一的高水平教練。而英超雖看似外援主導,但同樣有龐大的足球學院體系,依靠四級職業聯賽、共92家職業俱樂部的足球學院去培養本國足球人才。這種殊途同歸的“青訓生產線”,被無數足球強國驗證是最為有效的,但又恰恰是中國足球和中超最為欠缺的。

  在寒風拂面的夜色中,當五萬多名球迷用手機在工體看台拼出星星閃爍般的“燈海”,他們的執著和期許,代表著對中超和俱樂部的信任和憧憬。請聯賽管理者們不要辜負這些可貴的“民心”,在中國足球毫無退路的今天,方方面面都需要壯士斷腕的變革決心。

  希望2014賽季的扣人心弦,只是中超革新的一個起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