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報:中國男子網球職業路陷入“惡循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12:25:55


 
  超達網校校長郭濤坦言中國的大學缺乏網球的專業訓練體系,即使有尖子去了大學也難以上升。而天津名將常雨還是選擇在25歲退役,成為天津體育大學的一名學生。他的目的是改行。常雨表示,他確實想過要到大滿貫賽場上奮鬥,其世界排名也上升到了300名出頭,“但對男球員來說,300名意味著職業生涯剛剛冒頭,而我已經受困於傷病和年齡了。我花了兩年時間,證明職業路沒有太大希望。”他說。

  本次外卡賽,北青報記者遇到不少昔日網球名將,從江蘇的曾少眩到北京的楊偉光,如今紛紛轉型當起了教練。“當陪練,當教練,還有在業餘圈裡打比賽掙獎金,反正都比在國內當職業選手掙錢多。”一位教練介紹道。

  少年尖子看不到希望

  六七歲就選擇了網球,花費十年光陰卻對職業前景不再抱希望,這樣的少年天才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地方隊的教練配置、水平、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夠,讓他們看不到晉級職業賽圈的希望。

  近一年來,吳昊和吳易昺組成搭檔出來打比賽,感覺比留在隊裡和女隊友練習有所長進,“算是用比賽代替訓練了。”出來闖蕩的吳昊身邊沒有教練。“因為隊裡就一個教練,他出來了,隊裡就沒有人了。”吳昊說,他現在幾周才回省隊一次,報銷差旅費用。

  沒有陪練還能以賽代練,但吳昊不滿的是整個隊裡沒有體能教練,“像打高水平的青少年比賽,打到四強階段,就感覺體力跟不上了。沒有體能教練指導,不知道該怎麼練,賽前賽後熱身、恢復、拉伸都得自己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