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2016-2017賽季CBA聯賽已經落下大幕,新疆隊奪得球隊歷史首個總冠軍,新疆多年來持續的高投入終於取得了“回報”。不過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個賽季後CBA將迎來全新的商務周期,在CBA公司已經成立的當下,新合同被各方寄予“厚望”,聯賽和CBA球隊的價值勢必會“水漲船高”,大多數CBA球隊多年來虧損越來越大的局面也或將得到緩解。
新華社報道,當中超去年賣出5年80億版權之後,關於CBA能賣多少錢的猜想就沒有停止過。在以往“不景氣”的日子裡,無論是和盈方還是李寧,籃協一直都是“打包式”簽訂合同,將幾乎所有權益拱手送出,這在當時的環境下當然無可厚非,對CBA聯賽的發展也起了巨大推動作用。過去十二年中國籃協都是和盈方公司簽訂的商務開發合同,上一個五年周期裡金額為每年3.36億元,這在2012年確實堪稱“天價”。
但在如今的大環境下,顯然CBA公司不會“重蹈覆轍”,再加上各家俱樂部也都認為屬於自己的權益太少,因此變革勢在必行。據悉未來CBA公司將獨立開展商業贊助、媒體版權等相關開發內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媒體版權這塊大“蛋糕”。目前CBA是中國本土最大的賽事IP之一,近幾個賽季聯賽關注度逐步提高,多地球市火爆一票難求,無論是收視率還是觀眾人數都在不斷提高,業內普遍認為CBA媒體版權或將賣到50億元甚至更高,再加上其他商業收入,未來五年聯賽商業收入或將達到上百億元。
這對俱樂部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雖然這幾個賽季的聯賽打得紅紅火火,但對CBA俱樂部而言,俱樂部如何將自己的價值“兌現”卻一直是一個難題,由於絕大多數商務開發權都不在俱樂部手裡,目前其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聯賽分成、球隊冠名和門票收入三塊,其中聯賽分成約1000多萬元,冠名收入一般在千萬上下,門票收入則呈現冷熱不一的情況,不少成績一般的球隊門票收入只能用慘淡來形容。而與之相對的是,過去幾個賽季,CBA俱樂部的投入越來越高,數千萬投資已是“標配”,絕大多數俱樂部年年虧損,而且“窟窿”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