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節儉的傳遞 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綜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3 11:26:39  


大運會最後一棒火炬傳遞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經歷了三站校園傳遞、兩天城市傳遞,以及近千萬人次的網絡虛擬傳遞後,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11日落下帷幕。節儉和草根成為這次聖火傳遞的亮點。

  深圳大運會聖火火種4月25日在清華大學采集,5月4日、10日和15日分別在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和廣州大學城進行了三站校園傳遞,而8月7日和11日在深圳市區內的傳遞則把大運會火炬傳遞推向了高潮。在實體火炬傳遞同時,從5月4日開始,近千萬網友參與了網絡虛擬火炬傳遞活動,覆蓋了中國超千所高校。

  據深圳大運會執行局介紹,大運會最早的火炬傳遞方案是在全國50所高校,由3000名火炬手進行校內傳遞,但這套方案最終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城的三站校園傳遞和網絡虛擬傳遞相結合的“虛實傳遞”。

  據介紹,大運會最初僅火炬傳遞一項的經費預算就有八九千萬元。但深圳最終將虛擬與實體火炬傳遞結合,總體預算加起來不到1000萬元。少花錢不等於少亮點。自5月啟動以來,截至8月11日,參與深圳大運會虛擬火炬傳遞的人數近千萬,覆蓋了90%以上的中國國內高校。

  在11日深圳市內的火炬傳遞中,就有8名虛擬火炬手轉為實體火炬手,參與了“青春夢想大運線”的火炬傳遞。末棒火炬手、深圳大學大二學生蔡明明就是其中之一。

  與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時的明星、大腕雲集不同,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的“草根味”濃厚。不僅三站校園傳遞的火炬手都以大學生為主,而且深圳的兩天城市傳遞也是普通人的歡樂聚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