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非物質”遺產體現亞運會核心價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8 11:46:44


 
仁川搭上了亞運“便車”

  “仁川想樹立國際現代化城市的形象,這是他們舉辦亞運會的目的之一。釜山原來的城市基本建設並不好,尤其是道路,但借著亞運會把地鐵建起來,釜山也慢慢發展成了韓國第二大城市。同樣借著亞運會,仁川在未來很可能超過釜山。”在位於仁川市的東北亞貿易中心,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舉辦亞運會,很多時候是城市與運動會互相“搭便車”的過程,“搭不上城市的便車,亞運會也辦不了,而借著運動會,城市也能把想辦但平時不好辦的事情辦起來”。例如東北亞貿易中心,這座高達305米、剛剛竣工的韓國國內最高的建築,在亞運期間“恰好”成為亞奧理事會臨時辦公的所在地,從而免去了“新建”的煩惱,“現在,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越來越強調對硬件設施的慎重處理,包括國際奧委會,原來非常看重硬件設施建設,現在也開始改變態度。”魏紀中透露,此前的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奧理事會砍掉了計劃新建的7個場館”。

  仁川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為了舉辦本屆亞運會,仁川市新建了17個比賽場館,加上原有的19個(體育設施11處,小規模設施8個)一共有36個公共體育設施,“在亞運會結束後,仁川市民可以便利地運用這些設施進行體育鍛煉。”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仁川市計劃在亞運會結束後,將這些比賽場館改建成電影院、公演場地和購物中心等複合型的文化空間,如果收益不錯的話,或許能減輕政府的還債壓力,“亞運會新設的競技場館,在建設時按照各自的特性,以耗資最小為標准進行外包,從建設之初就考慮到場館作為公共體育設施的收益性和高利用度,以便在亞運會結束後,更有效地加以利用。”

  以本屆亞運會新建的主體育場“夢之場館”為例,在實現安置6萬個座位目標的同時還要考慮省錢,最後便敲定了“建造一個能容納3萬人的體育場,再增加3萬個臨時座位”的設計方案,這樣不僅減少了大部分建築和維護的成本,也方便不同品牌的商家在亞運會結束後入場,打造內容豐富的“文化空間”。但有媒體指出,“商圈重複”的可能性同樣存在讓資方望而卻步的風險。因此,“盡量用展覽館辦賽”便成為亞奧理事會為舉辦地想出的“妙招”,“場館問題最大的浪費就是座位過多,我們過去一直在追求座位數,但現實中是不是真有那麼多人觀看呢?”魏紀中道破了亞運會必須面對的尷尬處境。

物質遺產成辦賽雙贏基礎

  隨著國際大型賽事增多,亞運會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同時,高昂的辦賽成本也讓很多城市無法承受。但即便如此,這項已有63年歷史的洲際運動會仍在不斷前行。本屆亞運會上,亞奧理事會正式宣布,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將成為2018年亞運會的舉辦地,越南放棄亞運會主辦權一事終於畫上句號。

  “越南底子薄,要重建一批新的設施,主要是沒法解決經濟問題。”魏紀中透露,當前,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多以“作貢獻”的角度辦賽,新興經濟國家則希望利用亞運會促進社會發展,“今後舉辦亞運會可能會以後者為重點,如果其他國家沒有申辦意願,再找中日韓”。

  印尼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印尼而言,亞運會舉辦歷史要追溯到1962年,在新總統上台後,需要借助亞運會的契機對陳舊的體育設施進行修整,例如雅加達市中心的體育場,“很多群衆一直在那兒鍛煉,但設施已經落後了,所以很多百姓對新建場館報以歡迎的態度。”場館問題,對於體育設施已經能夠滿足群衆需求的國家而言,容易成為“包袱”,而對於缺乏運動場地的國家而言,便很可能成為寶貴的“亞運遺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