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志隆。(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中國大陸宣示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前台灣“國防部”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退役海軍少將淡志隆表示,中美相關論戰,在對抗的大格局下,對台海也有“主權”的台灣反而成為配角,台官方一面倒配合美國論述,卻忽略美國自由航行也挑戰南海主權,等於支持美國否定台灣在南海的“主權”,難怪會加深大陸對台灣“挾洋自重”、“倚美謀獨”的印象。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與國際關係學會23日舉辦“台灣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及政軍風險”線上座談會,由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黃奎博主持,並邀請前台灣駐芬蘭代表、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申佩璜,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美國德州Sam Houston University政治學系副教授翁履中,前台灣“國防部”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退役海軍少將、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淡志隆,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長蔡育岱等人與談。
淡志隆表示,美國對“航行自由”的本意要追朔到獨立後的歷史,主要是確保海上自由貿易,而美國海軍的“自由航行”是不同概念,是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及規則秩序為名,“故意”挑戰其他國家對主權的過度主張,包括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限制與資源無關的公海自由在內。
淡志隆說,“國際水域”一詞是美國海軍任務指揮官手冊定義的名詞,各國領海線12海里以外都是有航行與飛越自由的國際水域,手冊中也載明,美國軍機艦部署在不穩定區域展示武力,來達到表達支持與關注的作用。因此美國海軍在自己定義的海域、空域,不只可以穿越台海,甚至還可以在台海進行艦隊編隊行動,這也是為何中方對“國際水域”一詞會有激烈反應的原因。
淡志隆認為,不過,美國國務院6月20日改口,稱台灣海峽為國際水道,而國際水道是以“通行”為目的,不應該進行其他活動,這與美國原本定義的國際水域內涵有很大不同,未來可以觀察國務院的說法會否影響美國海軍的活動。
淡志隆指出,中方強調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主要是回應美國把國際水域與航行自由結合當作借口,凸顯兩岸隔海分治互不隸屬,並把台海問題國際化,同時也挑釁中國、鼓舞“台獨”勢力。中方認為這種危害台海和平穩定、中國國安的做法,會增加區域緊張,因此堅決反對美國在台海的相關動作,認為美國軍艦是“有害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