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23年台灣的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55:31


 
  我個人提出三點能夠操之在我的部分:

  第一,選舉本來就是政治社會化的過程,是政治教育的過程,兩岸關係不要當成選舉中的資產,選後竟變成負債。我們要提醒政治人物這一點,凡走過必留痕跡,就像賴清德講了自己是“台獨工作者”,這句話怎麼收回去?他衹能說他強調“務實”,強調“務實”如何做到“務實”?我舉這個例子就是說你一時高興,隨便講幾句話,尤其政治人物在選舉中講了話,當選以後怎麼辦?當選以後就是你的負債。所以我想提醒政治人物,選舉的時候不要把兩岸關係當成隨興而為的工具,意思就是不要亂為對手貼標籤。

  第二,各個政黨要利用這次選舉的機會,先把自己黨內的大陸政策做好,利用選舉各種辯論來做好,等於一個社會化的運動。也就是說,內部先建立共識,比如賴清德現在說要繼續蔡英文的路線,但他不是蔡英文,蔡英文能夠走她自己的路線,賴清德如何走蔡英文的路線?其實我認識很多民進黨朋友,他們也不曉得賴清德怎麼走蔡英文的路線。蔡英文從來沒有講過搞“台獨”,衹是說“互不隸屬”。

  民進黨內部在這次選舉中,慢慢要建立內部共識。許信良主席當年主辦了民進黨也是台灣唯一的一次政策大辯論,現在就沒有看過任何政黨有這樣的大辯論。我認為利用這次選舉的機會,各黨對大陸政策進行辯論,各個政黨的政策都講得很清楚的時候,相互之間才能夠求同存異,才能建立所謂的台灣共識。

  柯文哲先生這邊也是一樣,他透過雙城論壇講了“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應該都歸納起來,都放在檯面上。台灣內部通過這次政策大辯論,把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兩岸關係做一個整理,讓老百姓更加清楚將來我們為何而戰。這裡的為何而戰不是一定要打仗,而是找到我們的奮鬥目標。

  國民黨也是一樣,經過這8年的時間,兩岸的溝通聯繫已經中斷了,是延續過去的馬英九的路線,還是與時俱進、增加新的內容?

  很多人不願意回到馬英九路線,認為已經過時了,尤其新國民黨人覺得那些太老了,新的路線要走到哪裡去?會不會新到違背過去國民黨原來的基本路線?這是國民黨的問題。

  各黨內部都有問題,我們就利用這次選舉,找到各政黨的共識,以後希望台灣能夠找到台灣共識,這樣我們才會瞭解我們的利益在哪裡。

  第三,在選舉過程當中,台灣已經“兩大之間難為小”,我們在這兩大之間怎麼定位自己,這點很重要。

  我昨天看到孫中山1924年談日本問題的文章,他給日本的建議是“究竟你要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要做東方王道的干城”。這句話其實可以用到兩岸,台灣究竟要做西方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或是要做中華民族復興的尖兵。

  這是我們的選擇,衹要台灣的領導人講出“我們不願做西方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要做中華民族復興的尖兵”,兩岸就不會打仗。這句話比什麼炮彈、火箭都重要,前一陣我在中評講過一句話,即“台灣不會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缺席”。這是避戰。

  中國政治文化中有時候避戰常常首先是用嘴,話怎麼講很重要。昨天賴清德講了一句話我覺得很同意,他說“沒有用的話你就不要講了”,真的是如此。

  以下是討論部分:

  王高成:今年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因素

  談到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台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的主要因素,我認為第一個變數是大陸對台政策是否會改變。現在大陸對台政策是施壓,二十大的時候,“反獨”的壓力升到高點,尤其是去年大陸還有軍事演習,所以大家對於兩岸政策可能會比較悲觀,促統的壓力也比較大。

  “九合一”選舉之後,從大陸的角度看,今年到未來的兩岸關係似乎穩定了一些。大陸對台施壓是不會變的,畢竟現在還是民進黨執政,大陸對國際勢力的介入還是有疑慮。但是從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來看,台灣民眾除了對民進黨不滿之外,也通過大陸的圍台軍演瞭解到大陸軍事實力的上升,以及看到了美國的表現也是比較消極的,對於台灣的自身安全會採取較務實的態度,避免兩岸真正發生軍事衝突。

  我認為有兩點值得注意:“抗中保台”牌沒有發揮效應,以及國民黨的勝選會讓大陸對於台灣民眾有一些信心,認為台灣民眾並不是一面倒地支持民進黨,對於“抗中保台”也沒有民進黨預期中的支持度。另外,國民黨的地方勢力還能夠維持優勢,而且選後國民黨的情勢也是看好的,所以大陸對台政策會比較緩和一些,不會有高壓的行動。

  大家剛才也提到,2019年有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及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時對台政策的談話內容,讓民進黨可以加以運用於反對北京。我認為,大陸有自己的對台政策方向要堅持,但是也有務實的一面,再加上也有實際的台灣民意走向為基礎,就像大陸講的,台灣人民還是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穩定,以及避免影響到台灣的總統選舉結果。所以今年大陸的對台政策及兩岸關係會維持目前的狀態,不會走向激烈化。

  至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否會激烈化,進而影響到兩岸關係?目前看起來好像也不容易。從“九合一”選後的情況來看,民進黨甚至自己檢討要把“抗中保台”論述改為“和平保台”。雖然其“和平保台”的內容並不是很清楚,但顯然民進黨也認為就是因為打“抗中保台”牌,台灣人民反而會更擔憂,所以民進黨也會將兩岸政策穩定化。

  唯一比較不確定的是美國的對台政策。剛才談到現在美國眾議院由共和黨來主導,有兩個變數值得關切,一個是上次沒有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是不是會捲土重來?另外一個是,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不會到台灣來?

  《台灣政策法》的一些重要內容尤其是軍售、軍援部分其實已經併入到今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其他一些提升美台政治關係的內容,拜登政府去年也試圖加以緩解,讓它變成國會的建議而已。我認為即便是眾議院想要再提出類似的法案,拜登政府可能還會想辦法加以協調修改,以避免美中產生真正的衝突或影響到兩岸關係。

  至於麥卡錫訪台,民進黨政府基本上是不反對的,也樂於配合,因為民進黨認為對其總統選舉可能有幫助,但實際上是否能夠創造外交上的成就,對於兩岸情勢的緊張產生何種影響?這是比較不確定的因素,值得我們關切。

  大陸如何因應也很重要,也會影響到明年的總統選舉。麥卡錫訪台擺明了就是共和黨要展現抗中的意圖以及民進黨的總統選舉策略運用,大陸會不會因此重蹈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的覆轍,讓民進黨運用而贏得明年的總統選舉?北京可能要認真思考一下。

  對台灣人民來說,麥卡錫訪台的政治效應已經降低了,因為畢竟已經不是第一位訪台的眾議院議長,去年有一位已經來過。今年再來,其實外交意義並不是那麼高。而且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也看不出來佩洛西訪台之後到底對於美台關係有些什麼實際上的增進,換來的卻是兩岸關係實質上的緊張。所以我覺得台灣人民未必皆會認可麥卡錫來訪一定是對台灣有幫助。即便是麥卡錫來,從“九合一”選舉的結果來看,事實上對於美國的意圖和民進黨2024年的選舉來說,未必會有正面激發的效果,民眾會認為邀麥卡錫來訪基本上是民進黨選戰策略的運用,但可能激化兩岸關係並導致台灣的安全受到威脅。

  麥卡錫訪台將是一個兩岸關係發展的變數,但是如果大陸能夠採取比較節制的方式處理,反中的政治效應就不會被激發。面對麥卡錫訪台,大陸如何既貫徹反外力介入及“反獨”的立場,又不會被民進黨藉此操縱抗中意識而贏得總統選舉,並有利於兩岸關係長遠的發展,是北京必須要妥善思考之處。

  邱坤玄:強烈呼籲爭取兩岸和平
      兩岸絕對不能發生戰爭

  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台灣政治發展的主要因素,剛剛各位先進都已經講過了,我稍微作一些補充:

  第一,美中的戰略格局。我認為2023年美中長期戰略對峙的局面會持續下去,戰術調整期從開春以來可以看得到,雙方都有這種意願,在戰術上可能會和緩。

  從習拜會討論的內容來看,大陸要的是中美戰略性框架或是指導性原則,美國可能更會強化護欄的角色,促進各個階層之間的溝通管道。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跡象:布林肯原擬在年初的時候訪問中國大陸(現已延期);美國國防部長也提到,雖然大陸的軍事威脅是一個新常態,但是他認為立即攻打、動用武力的可能性是很低的;秦剛擔任外交部長後,回國跟外國外長的第一通電話是給俄羅斯外長打的,他提了一個蠻有趣的說法,他認為雙方的關係是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之上。這跟以前大陸所講的“中俄關係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認為,大陸現在已經開始有意在國際上對其在俄烏戰爭立場上的批評了,所以改口講“三不”: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同時,大陸是不是有希望在俄烏戰爭中擔任趨向外交解決的途徑,非常值得觀察。美中在戰術上的調整趨向靈活,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空間。

  第二,美台關係的強化,是中國大陸對台要採取什麼策略的最重要依據。大家剛剛都提到麥卡錫訪台的問題,我也非常同意剛剛高成兄講的,這個議題已經被公開炒作,以前也發生過。而且回過頭來看佩洛西訪台,中美之間在那個時期的互動,當時美國國安會的發言人科比曾經講過,中國下一步會怎麼做,我們其實都很清楚。如果中國按照原來的承諾做,美國就不會有進一步的反應。所以我覺得,美中為了佩洛西訪台,已經進行了4個多月的溝通,私底下一定會對佩洛西訪台後大陸的反應進行協商。

  現在麥卡錫來台已經變成一個公開性的議題,這就給了大家非常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討論這個問題。我認為麥卡錫訪台的影響可以控制在不會對台灣的選舉和兩岸關係造成重大衝擊。麥卡錫訪台勢在必行,大家要找出一個三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時間點,在上半年、8月以前就把這個事情完成,它的衝擊力、對選舉的影響會降低非常多。

  2023年會影響兩岸關係,特別是會影響2024選舉的事件,就是蔡英文是不是有可能接受美國國會的邀請,到華盛頓演講。從強度上來看,對兩岸關係衝擊最大、大陸反應最大的就是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講。大陸絕對不能夠容許的。如果蔡英文不是到美國國會演講,而是美國讓她過境,在離華盛頓很近的地方用視訊的方式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當然在兩會聯席會議上演講與在小組裡面演講,程度也不一樣。所以這是第二個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應該是海峽兩岸的領導人或者決策層一定會想到的問題。

  第三個有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是第三方因素,也就是例如2019年的香港因素。最近國際上第三方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日本、韓國、歐盟對兩岸關係關注的程度都非常高,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給中國大陸造成許多困擾和挑戰。可是我認為,日本、韓國、歐盟這種第三方其實對選舉的影響都不會大,除非爆發像香港“反送中”同等規模的事件,現在看起來發生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

  所以總的來看,我認為美中今年正在走向戰術性調整的時刻,其實像基辛格等人對目前的形勢也是非常擔心的,特別是俄烏戰爭。他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經驗作為例子,往往一個小衝突無意中就上升為世界性的戰爭,他警告絕對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他也非常鼓勵用外交協調的方式處理俄烏戰爭,維持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就國際關係的觀點來看,兩個看起來好像是相互矛盾的概念其實是同時需要的:一方面,一定要有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有準備妥協的行動更加重要。這兩者看起來是矛盾的,可是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台灣政府在第一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就是所謂的備戰,已經沒有問題,可是卻沒有在第二方面用力,沒有準備做出妥協的行動出現。什麼是妥協方式呢?比如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不是可以找到另一個兩岸都能接受的、跟大陸開展關係的基礎?

  在大陸方面,兩個看來矛盾的概念就是“和、戰”兩手。大陸總是在強調和平,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是大陸不會忘記還有“戰”的一手。大陸要和平、要安全,但是更要有妥協,其實“和”是一種妥協,對台惠台措施也是一種妥協。

  我認為台灣要學習“和、戰”兩手的策略,才能夠在兩岸關係上往前走,比較不會進入到鬥爭的局面中。剛剛進強兄講到,和平是最高的道德,戰爭是最大的罪惡。我覺得兩岸的知識分子就是要以這個為最高的目標,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強烈呼籲爭取兩岸和平,兩岸絕對不能發生戰爭。

  張五岳:今年兩岸關係審慎不悲觀

  我的看法跟幾位差別不大。2023年兩岸關係的基本情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美中大國博弈仍然是競爭、對抗遠遠高於合作的狀態,這是很清楚的。競爭的部分包含安全、戰略、軍事等領域。

  在貿易戰中,美中雙方在高科技戰方面仍然是高度競爭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管控、合作、妥協的部分,美中今年仍然會開啟各式各樣的溝通、對話。美中高層對話解決不了美中之間長期結構性問題,但是美中高層各式各樣對話衹有兩個目的:避免誤判、防範意外。

  從習近平過去6次跟拜登的視訊通話、面對面對話來看,中方大概對美方表達了一個意思:美中之間不太可能因為新疆問題、香港問題、貿易問題而開戰,但是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台灣問題,雙方很有可能因為對台灣問題的誤判走向衝突,所以美中之間不走向開戰和衝突的重中之重是台灣問題,美中在這個問題上仍然是持續博弈的。

  第二,相信今年兩岸執政當局仍然是欠缺政治互信,也不容易找到政治互信。在這一情況之下,美國當然就會“聯台制中”,甚至“以台制華”,台灣方面的執政者必然被迫選邊站,選擇“倚美抗中”。但自今年開春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蔡英文,國台辦主任宋濤與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他們的談話都是主和的訴求。因此,我對今年的兩岸關係的看法是審慎不悲觀。很多人都擔心2023年或者2024年,美國方面會不會利用台灣議題造就兩岸軍事衝突,我覺得成功機率不大,因為兩岸之間如果被美國利用發生戰爭跟衝突,至少有三個條件都同時要符合:第一,台灣願意犧牲,因為兩岸發生衝突,台灣首當其衝;第二,中國大陸願意配合美國佈下的陷阱;第三,美國方面可以“全身而退”。從這三個條件同時發生來看,我認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認為美國想把烏克蘭問題演化成台灣問題,我認為是過度解讀了。

  現在兩岸關係面臨的問題是什麼?第一,雙方沒有溝通、沒有對話、沒有互信,又面臨台灣和美國在2024年年初和11月分別要進行大選,各政黨都需要選票極大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