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杭州立法探索醫院急救資源“分級調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6 11:38:27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隨著城市規模增大,醫院急救資源日益捉襟見肘,不時會發生“急驚風”遇上了“慢郎中”而延誤治療的情況,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急救資源卻被浪費在不科學呼救上。今年1月1日起杭州正式實施《杭州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急救條例》),將對急救資源進行統一“分級調配”,確保最急需的病人優先使用。

  該條例規定,急救中心接到呼救信息後,應當按照是否為急、危、重傷病員進行分類和信息登記,並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合理調配急救資源。具體來講,急救中心的急救資源調配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有求就應,而是根據具體情況,按照輕重緩急統一調度急救車輛,實現公共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回顧此前的急救現狀,杭州的一些院前急救醫生給出了一組數據,每出10趟車中真正需要急救的其實不超過一半。杭州主城區目前設置了17個急救站點,為的正是接到報警電話後由調度中心就近派車,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然而,當前每出10趟車中就有3至5趟無法就近派車,嚴重影響了搶救效果。

  “有警必出是120的鐵律,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但我們的車輛和人員配套沒能跟上。”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應旭旻分析,杭州目前的急救現狀問題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而市民不科學報警進而浪費公共急救資源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對於急救醫生而言,急救是和時間在賽跑,尤其是在搶救心臟驟停的病人時,有三個關鍵時間段,分別是鑽石4分鐘、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搶救得越及時,病人活下來的機會就越大。

  新規實施後,在急救資源緊缺時,120急救中心可以對病人病情進行分級,進而實現急救資源的合理利用。應旭旻還透露,杭州市院前急救的空間布局規劃已經委托第三方完成,將於2020年前落實到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