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終身學習零存整取!浙江構建學分互認互換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7 09:41:07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人們常說,知識就是財富。當知識真的如同財富一樣,可以存入個人“賬戶”,實現“全省聯網”甚至“零存整取”,攢學分、掙學歷,那將是怎樣一番情景?

  浙江日報報道,經浙江省教育廳批准,省終身教育學分賬戶近日正式成立,具體委托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運行。有趣的是,這個“賬戶”裡流通的不是貨幣,而是學分——從此以後,不論學習者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在“學分賬戶”記錄自己各種學習經歷,形成終身學習個人檔案,並通過認證轉換,最終兌換各種證書。

  曾經,要拿到學校的畢業文憑或在培訓機構取得職業資格證書,通道都非常狹窄,一般只能選擇在一所學校進行學習,或在一個培訓機構參加培訓,不同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即使是相同或相似的課程內容一般也得不到學分互認。

  “學分賬戶”成立並有效運行後,這一現象將得到改變——原來的學習“獨木橋”將變成“立交橋”。在大學修讀課程拿學分,在成人自學考中拿成績,在工作後憑一技之長拿資質,甚至在社區上老年大學拿結業證明……種種代表知識和能力的“財富”,都能像存錢一樣,存入“學分賬戶”,按一定“匯率”轉化為標準化學分,在不同教育系統中自由流通。
為了實現學分的轉換,“學分賬戶”將建立一個標準課程體系,也就是“學分賬戶”內部使用的規範化課程,其課程屬性包括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課程學分、課程介紹、教學目標等內容。標準課程在學分轉換過程中起一種中間“貨幣”的作用。

  教育機構類型不同,其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質量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課程之間不能簡單地一對一等量交換,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率,這就是學分當量(折算率),也相當於銀行裡的“匯率”。學分當量是用來計算與衡量“學分賬戶”標準課程和各類教育機構課程學分之間差異的重要指標,當進行學分轉換時,通過標準課程以一定的學分當量再轉換成其他課程學分。

  根據設想,學習者在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過程中獲得的學分、資格證書、工作和生活經驗及技能,都可以提交到“學分賬戶”,填寫“學分認定申請表”並提供相應的證明,經審核後,完成學分認證,存入到“學分賬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