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桐廬整治農村環境 重現水綠山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4 11:32:21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浙江省桐廬縣宛如水墨畫的千年古村落、一個村就是一個景區的農村新貌、每逢節假日“一房難求”的鄉村特色民宿,都已為人熟知。而美麗鄉村的魅力、美麗經濟的活力背後,是桐廬縣10年來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探索和實踐。

  《人民日報》報道,作為全國第一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縣,桐廬自2007年起啓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讓26萬多農村人口受益;“清潔桐廬”三年行動共清除生活垃圾1.5萬噸,并建立起農村生活垃圾長效保潔機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4年來共投入專項資金3.25億元,建設污水處理工程2000餘個,鋪設污水管網2500公裡,建造窨井7萬餘口,惠及全縣30萬農村人口。

  在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三個“全覆蓋”的基礎上,桐廬縣鞏固提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效,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溝渠池塘生態化改造工程作為重點。

  桐廬縣抓住源頭分類、就近處置、綜合利用這三個環節,推進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在富春江鎮蘆茨村,農戶家門口都放著黃色、藍色兩只垃圾桶。“藍”與“爛”諧音,提醒村民在藍色垃圾桶裡放可腐爛、可堆肥的垃圾。這種“簡便易行、大類粗分”的方法,使普通農民更易接受垃圾分類。

  69歲的蘆茨村保潔員方木林一早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分揀、收集垃圾,再運送到一公裡之外的垃圾處理站。那裡有一台2米多高、包著鐵皮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方木林把藍色垃圾桶逐個放上傳送平台,垃圾桶自動“坐電梯”到了機器頂部的進料口,翻轉、投料、卸桶。“控制好溫度、濕度,菌種發揮作用,只要4天到7天,機器‘吞’進的垃圾就能出料,經過二次堆肥變成好用的有機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