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江南韵味詩畫家園 代表熱議美麗浙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5 09:57:08


 
  浙江省黨代會代表、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德清縣委書記項樂民介紹了德清的經驗。早在2005年,德清就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隨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集成示範試點等改革探索也在不斷推進。

  “正是發揮了這些制度創新的優勢,德清的綠水青山,才會不斷變為金山銀山。”項樂民說,面向未來,美麗浙江建設,更需要在體制機制上再創新優勢,確保生態保護進入制度化的嶄新階段。項樂民有個設想:通過建設“生態車間”“生態家庭”“生態校園”“生態企業”,在全社會、各行各業營造生態保護的文化氛圍,培育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只有讓生態文化深深根植於人們的思想,生態保護才會成為一種行動自覺。”他建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立法,設立生態製造產業基金,對綠色生產、綠色製造等進行引導扶持,鼓勵綠色產業,“把生態經濟進一步培育成發展的新引擎,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進入更高的層次”。

  “浙江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已經為群眾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水清河暢。”省黨代會代表、寧波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鄭進達說,這些改革創新如何進一步深化?他的選擇是“嚴”,“只有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當前,浙江提出打造環境監管執法最嚴省,“最嚴執法,就是要持續保持高壓,構建全域化的環境污染防治機制。”鄭進達建議,要實現永續發展,各地還應進一步提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緊盯生態紅線,狠抓項目推進,健全考核機制,落實環境責任。

  代表們表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務必按照報告提出的健全環境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實施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全方位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才能真正建成具有詩畫江南韵味的美麗城鄉。

  “山水與城鄉融為一體、自然與文化相得益彰”,浙江“大花園”的發展目標,在代表們的心目中已一點點清晰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