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高院:“職業打假人”訴訟增多,隱患不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3:37:09


發布會現場。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 新華網報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白皮書稱,近兩年職業打假訴訟增多,隱患不少。

  白皮書說,在消費者權益糾紛中,存在大量“職業打假人”打假賺錢的情況,他們尋機購買瑕疵商品,或直接向商家勒索,或通過訴訟取得高額賠償。“職業打假人”通常採取分散購買、分別起訴的策略,或者通過借用多人名義分別購買缺陷產品,以訴訟委托代理人身份進入訴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俞少春說,近兩年來職業打假訴訟呈現出新的變化:一是從傳統超市、商場等實體購物轉向網絡購物。僅在2015年1月,一職業打假人即在法院就淘寶上購物糾紛提起了12起訴訟。二是目標商品也從門類分散到以食品、藥品類為主,“職業打假人”可依據最高法院的食藥司法解釋,獲得食品藥品領域知假買假消費者身份認定,以及商家惡意生產、銷售問題食品的十倍賠償。

  俞少春說:在實踐中發現,當前專業打假出現畸形化傾向,比起公眾利益,打假人最為關注自身經濟利益。他們有的買到假貨不是及時向工商、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單位反映或訴諸法律,而是向商家勒索,要其花錢買平安。有的多次購買同一問題商品並分次起訴,試圖獲得多份懲罰性賠償。有的甚至先到超市踩點,把臨近保質期的商品藏在角落,不讓超市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一等保質期屆滿就馬上把藏起來的過期商品買來向商家索賠。

  “職業打假行為能一定程度督促商家提高商品質量,提升消費安全。”俞少春說,但這些畸形化打假行為影響到了正常的商業秩序,引起商家的嚴重不滿,引發新的社會矛盾,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