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致力於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管理工作。截至今年3月,全省已建設100處重要出露型地質遺跡保護地(點)、18個省級以上地質(礦山)公園及地質遺跡保護區。圖為正在建設的象山縣花嶴島省級地質公園。 |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發展綠色礦業,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要求,也是建設美麗浙江的題中之義。
浙江日報報道,4月22日是第46個“世界地球日”,其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到2014年底,我省礦山總數從原先1萬多家減少到1300家,為了推行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從2005年底起,浙江省拉開了“綠色礦山”建設序幕,目前全省已建成“綠色礦山”311家,礦山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在我們走訪青田和湖州兩處礦山時,深刻感受到浙江礦業從只注重經濟效益到發展綠色礦業,從而成就綠水青山的跨越。
青田:
黃垟鉬礦重塑生態
千瘡百孔的礦山披上綠色新裝,魚蝦死絕的臭水溝恢復往日的清澈,九曲回轉的山路之間矗立一座又一座微公園……日前,記者前往青田縣石平川礦區採訪發現,早些年塵土飛揚、棄碴遍地的景象已不見蹤影。
石平川礦區位於青田縣黃垟鄉,自古以來就以鉬礦聞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的鉬礦開產曾一度無序。“炮聲一響,黃金萬兩。”在短期經濟利益驅動之下,石平川礦區的礦硐最多時竟多達220多個,成為當地秀美山川身上的一個個瘡疤。
從“臟亂差”的典型到生態建設的標杆,石平川礦區是如何實現這一華麗轉身的呢?那就是通過開展綜合整治,創建“綠色礦山”,使得礦山企業變身為生態建設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