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水清岸綠景色美!嘉興豬三角變身美麗鄉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3 08:52:34


 
  以黃浦江死豬事件為導火索,人們開始關注“豬三角”繁榮背後的傷痛。年產100萬噸豬糞、240萬噸豬尿。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折射的是嘉興市在2012年末面臨的困境。盡管經過多輪環境整治和豬糞豬尿集中處理等行動,但是總量環境超負荷的現實沒能逆轉,農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

  無序的擴張發展、不堪重負的環境承載力和日益惡化的生存空間,使得當地政府痛下決心,聚全市之力,以減量提質為目標,以治水拆違為載體,倒逼生豬養殖業轉型。

  從2013年4月至今,嘉興強勢推進“三改一拆”,共拆除違法豬舍1618萬平方米,生豬存欄量從2012年的273.1萬頭下降到目前的32.77萬頭。其中,作為生豬養殖發源地的南湖區,年存欄生豬從高峰時的108萬頭減至2015年底的9萬頭不到,減幅超過90%。

  多管齊下 轉型提質

  海鹽縣元通鎮的青蓮寺村位於“豬三角”,過去,這裡遍地豬舍,高密度養豬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彼時,陸建明是村裡出名的“豬司令”,養了20多年豬,生豬出欄量1萬餘頭。

  2013年啓動生豬養殖整治行動後,陸建明主動拆除了自家7000多平方米的豬舍。為了更好地幫助養豬戶轉產轉業,海鹽縣特地組織農業專家服務團,對退養農戶進行調查摸底、牽綫搭橋、結對幫扶、技術指導,對轉型家庭農場的重點規模養殖戶開展“一對一”跟蹤服務。

  陸建明便是重點幫扶的對象之一。“專家給我提供了很多轉產方案,最終我選擇了種葡萄。”隨後,他在原有土地的基礎上,又流轉土地500畝,建立了百合美家庭農場,搖身一變成為農場主。
  
  農場著力發展具有融合現代農業的生產效益、生態循環、農業景觀、農業文化等功能的高效精品農業,轉產當年收入就達到120多萬元,幫助解決100多名生豬退養人員就近就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