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治水重構河道生態:水下森林、人工濕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2 08:46:17


浦江縣白馬鎮龍溪村的人工濕地,是錦鯉生活的樂園。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3月28日,安吉縣遞鋪鎮的胡先生回鄉祭祖,發現遞鋪港又變了:兩岸的駁坎和欄杆不見了,河水落差處建起了水埠頭,站在埠頭上,還能看見魚兒成群結隊在暢游。

  浙江日報報道,隨著浙江省“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垃圾河、黑臭河消失了。為防洪防汛,各地用漿石砌起堅固堤岸,既整潔美觀,又保一方安全。然而,用漿石和水泥澆築的堤岸,卻讓小魚小蝦無處藏身,河道生態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治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恢複水生態。隨著“五水共治”的深入,如何重建水生態,各地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生態駁坎:魚蝦可栖息

  遞鋪港從安吉遞鋪鎮中心穿城而過,是當地人的母親河。

  上世紀90年代,遞鋪港兩岸用漿砌塊石築起牢固的堤岸。遞鋪港幹涸斷流或洪水泛濫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然而,沒過多久,許多人開始感嘆:遞鋪港不再像以前充滿活力,它像一潭死水,沒有水生植物,沒有魚蝦……

  安吉縣水利局局長楊紹軍說,河道漿砌堤壩後,沿河生物種類減少了70%以上,而水生物也只有原來的40%。

  2015年,安吉縣投入700萬元,對遞鋪港從鳳凰水庫到下游兩公裡段進行生態改造,恢複自然生態體系。順應河勢,將河底的沙堆成斜坡,用生態網墊護坡,以防沙子流失;再覆蓋泥土,鋪上鵝卵石,種上樹木花草。生態修複後的遞鋪港,有了高大的喬木、低矮灌木、花草、魚巢、水草、動物沿灘地、迎水邊坡、坡腳及近岸水體等組成河坡立體的生態體系。

  一年來,遞鋪港水質明顯改善,基本滿足了魚類穩定生長的要求,動植物種類明顯增多。“野生鮎魚、鯽魚都多了起來,白鷺、野鴨等水鳥也來這裡安家了。”住在河邊的市民鐘先生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