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杭州打贏饅頭山整治攻堅戰 作風之變贏民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4 07:17:46


 
  如果說整治工程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衝在第一線的首先是黨員幹部的身影。饅頭山的居民們與區委書記成了熱情招呼的鄰里朋友,街道和社區書記幾乎整天“泡”在饅頭山整治工程現場。

  面對面聽取群眾的需求,傾聽群眾對黨員幹部的意見。饅頭山社區的會議室,幾乎每天都是饅頭山最晚熄燈的房間,幾乎每天都有區領導在這裡開會協調解決問題。老百姓都說“這個會議室已經將今後十年的會都開完了”。

  會開得越來越多,意味著事情也解決得越來越快。群眾反映的訴求,正在一件一件得到落實。家住鳳凰山腳路103-112號的趙榮仙等幾位居民,自發給區委送來了“心系百姓,為民排憂”的錦旗。

  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南星街道有超過60人的隊伍常駐在此,負責溝通協調居民、保障施工後勤、維護社區治安等工作。

  但和饅頭山地區的工程量比起來,人力依然很緊張。饅頭山地區總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綜合整治開展前,僅原住民就有2646戶6000餘人,總居住人口上萬。

  “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問題自己解決,矛盾自己化解,困難自己克服!”街道書記魯軍總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為此,街道的幹部人人成了“項目經理”。

  南星街道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長王飛舟的任務是拆遷安置。他可以媲美最敬業的“房產中介”,經常不是在看房,就是在去看房的路上。不管有多遠,每一套安置房他都堅持實地查看,“這樣才能根據老百姓的需求,幫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安置房。”

  南星街道民政委員喻錚琴,到了饅頭山之後,要負責鄰里中心的建設。一個對工程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從立項、招投標這些基本名詞學起。她問書本、問專家、問技術人員,甚至向工地的工人請教每一個細節問題,硬生生把自己練成半個專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