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企困難誰來“眷顧”?浙江經驗引發關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1 09:08:49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公平的營商環境,是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基本前提,也是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的保障。民企投資是否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綫上?起跑後能否享有同等的政策優惠?在融資方面到底面臨什麼瓶頸?記者近日跟隨國務院督查組在河北、山西、遼寧、江蘇、福建、四川等地進行了督查調研。

  “隱形門檻”讓民企“望而卻步”

  杭州日報報道,規範設置投資准入門檻,創造公平競爭、平等准入的市場環境,是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督查發現,各地高度重視民間投資市場公平環境建設,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但“隱形門檻”依然存在。

  一些項目看似向民企敞開大門,但設置的資質條件、工程業績、專業要求等過高,民間資本很難達到要求。“有的招投標中限定‘企業要有30年以上行業經驗’、‘取得多項國際證書’等硬性條件,這讓民間資本望而卻步。”成都矽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治說,這樣的高門檻等於把絕大部分民營企業排除在外!

  民間投資參與PPP項目的情況也是此次督查重點。據了解,東部某市推出十多個PPP項目,明確要求民間資本和國企合作進入,但由於民營資本在合作中往往無法享受同股同權同等待遇,民營企業感到很難參與。

  為放寬民資准入領域,打破行業壁壘,不少地區紛紛“出招”。2010年以來,浙江省先後出台22個實施意見和細則,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農業農村、交通、教育醫療、金融服務等領域。廣東出台的“粵36條”要求,基礎設施、政策性住房、國防科工等六大領域16個行業敞開胸懷,鼓勵民資進入。

  督查中,民營企業家普遍期待,各地政府和部門能够進一步降低民間投資准入門檻,切實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提振投資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