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寧波古渡小村興起書香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8 14:40:05


半浦小學開設的國學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十一期間,我們每天都接待幾批遊客。這些遊客是衝著我們村的歷史文化來的。”半浦村逐漸興起的書香游,讓這座古渡小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姚江邊樹影疏朗,古村內書香縷縷,位於姚江之濱、三面環水的半浦村學風濃厚。古時,姚江上下游的貨物在此靠泊上岸或轉運,同時也滋養了半浦這個渡口小村,如同許多依水而建的古村落一樣。 

  然而,世居半浦村的鄭氏一族並不甘於在渡口小村內默默無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渡口小村的沉寂。《四明談助》稱,半浦“有鄭氏世家,藏書最富”。康熙年間,鄭氏子孫鄭性為紀念黃宗羲和鄭氏祖父鄭溱,修建起一座私家藏書樓,名為二老閣。最大規模時,鄭氏家族藏書有5萬餘册,可比肩範氏天一閣的藏書規模。 

  二老閣的盛況記載於書頁上:二層樓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閣前有明堂,閣後有清池,圍墻北面建有一亭,栽竹木花卉。二老閣樓上中間一間依囑供奉著黃宗羲、鄭溱等神位,左右兩間庋藏著黃宗羲的著作,樓下是鄭溱的著述。 
  
  當年的二老閣或許比天一閣更有名氣,因為天一閣只有主人家的少數好友才能進入,二老閣卻對外開放。來到半浦訪求黃宗羲著作的四方學者絡繹不絕,使得半浦在學術界享有盛譽。雖然二老閣未能在歷史的沉澱中存留,但它給半浦古渡增添了不少書香氣。 

  1921年孫衡甫捐資建造的半浦小學為渡口小村再添一縷書香。在那個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年代裡,半浦小學的出現,無疑為眾多子弟提供了一個學習栖身之所。轉眼近百年,歷經風風雨雨,這幢中西合璧、面積達28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卻一度沉寂。 

  直至去年,被打造成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的半浦小學才得以恢復往日的風采。據該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基地目前已設有琴棋書畫、民間工藝、孔子與儒家文化、技藝等主題課程與親子娛樂項目。整個基地以中國傳統炎黃文化為中心,開設了“忠”“孝”“禮”“藝”等十大主題課程。“該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開業未滿一年,已接待遊客約兩萬人次。”半浦村黨支部委員陳卡南告訴記者。 

  “除了二老閣遺址及半浦小學,半浦村還有中書第、周家祠堂、孫宅(孫衡甫宅)、前八房等特色景點。”陳卡南表示,下一步半浦村將繼續挖掘古渡口的歷史文化,開發古村旅遊,並利用原有的土地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旅遊。

  (來源:《寧波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