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清表示,“各種場合”是這次加上去的,就是希望中小學生真正能養成習慣,不僅校內要做到,到了校外也同樣要做到。
此外,“浙江版”行為規範還增加了一些要求。如,按需取食,實行“光盤行動”;上健康網站,控制上網時間,不沉迷於網絡遊戲;遇到危險懂得求助,會正確撥打求助電話等。
尊重差異 根據年齡細化要求
記者查閱發現,2004年版的教育部《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分為小學版和中學版,而這次“浙江版”更加細化。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不一樣”,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峰說,這次的修訂版除了小學版外,還將中學版拆分為初中版和高中版,並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突出學生行為養成可感可知可踐行的生活情境、日常行為。
針對初中生已初步具備動手能力、且價值觀處於塑造成型階段的特點,“浙江版”規範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預習、複習的習慣,勤於動手實踐,學會科學探究,養成每天課外閱讀的習慣;不闖紅燈,拒坐酒駕車;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等。
朱國清說,“見義勇為”等事件偶然性大,且可能對中小學生造成傷害,就删減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的條款。
相比初中生,高中生的動手能力更強,思維更活躍。新版對高中生要求,能帶著問題主動思考,多質疑多提問,敢於誠懇地發表不同見解;學會合作,能自主探究科學,主動解決問題。
汪建軍說,把對中學生的要求“學習”細化成“要做好預習、複習”,“每天要課外閱讀”;還提到“能料理個人生活,書桌上的物品整齊、整潔”。這都是體現“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針對性更強。
相比初中和高中生來說,“浙江版”對小學生的要求就更簡單易懂。比如,要求認識國旗、國徽,會唱國歌;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道別時記得稱呼對方;學會一兩項體育運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