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率先突破“垃圾圍村”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9 07:43:06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聽取浙江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匯報,12月22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於推廣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經驗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認真學習借鑒金華經驗,在本地區選擇3個以上代表性縣(市、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

  浙江日報報道,浙江的垃圾分類工作,頻頻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全國學習推廣的典範。特別是在浙江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超過90%,4500個農村垃圾分類與減量省級試點村,每年減少垃圾40多萬噸……2013年以來在農村試驗推廣的這項“綠色革命”,成效令人矚目。

  作為先行先試地區,浙江也較早遇到垃圾分類處置的深層問題。“全面實行垃圾分類,真正達到減量化、資源化要求,還需進一步探索。”浙江省農辦社會發展處處長邵晨曲說。

  處理能力如何提升

  隨著垃圾分類制度全面推行和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浙江省各地的處理能力快速提升,日均有效處理垃圾近2.5萬噸。

  尤為難得的是,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有83個縣(市、區)的4500個建制村,以更高的要求,對垃圾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但在這背後,農村垃圾處理能力總體不足的短板也不容忽視。據省農辦估算,全省農村日垃圾集中處理能力,仍有約30%的缺口;而從減量化、資源化這一高要求來看,仍有八成村莊需要努力。

  在一些農村地區,由於終端分類處理能力不足,導致一些廚餘垃圾、危廢垃圾存在“先分後混”的尷尬。部分地處城郊接合部的村莊,廚餘垃圾仍在焚燒或填埋處理,挫傷了農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

  令人欣慰的是,全力推進垃圾分類的浙江,正在加緊補齊這些短板。根據《浙江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浙江省正以末端分類處置促進前端分類長效推進,到2020年,50%以上市縣將具備兩種(含)以上生活垃圾末端分類處置能力。目前,省農辦正積極推進已建成垃圾中轉站、垃圾資源化利用站等設施運行維護,加快謀劃、建設果蔬處理中心,推進城區及周邊農村果蔬垃圾、農作物餘料、廚餘垃圾等分類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