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杭州市下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個性定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6 10:37:06


 
  東新園葫蘆絲隊的這些生動故事,是下城區進行城市社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一個縮影。而支撐這些創新實踐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規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評估規範》《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規範》等標準化文件的出台。

  “文化是軟實力,但需要硬指標。一系列標準的出台,讓公共文化服務從需求征集到項目評審,到預告供給,再到反饋和評價等,形成了完整的規則閉環。而規則都圍繞群眾的需求展開,著力提高滿意度。”浙江音樂學院公共基礎部主任、教授張衛中說。

  “以人民為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題中之義,那就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而改革的重點是基層,並不是浮在上面,也不是自上而下地‘拍腦袋供給’。”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巫志南表示,下城區探索以城市社區為核心進行公共文化服務轉型升級,按需定制、個性化配送,事實上就是在給基層文化土壤施底肥、浚泉源,“那些不對口、不對味的活動,做得再熱鬧,都是表面文章”。

  讓服務菜單“活起來”

  “想吃什麼菜,群眾定;社區想辦法,更對味”

  長期以來,公共文化服務多是一種“給你做菜,愛吃不吃”的供給模式,單向投入、服務低端、樣式重合、過多過濫等問題突出;近些年來,雖然多地開始了“菜單式”服務,但“菜單”上的“菜品”也多是政府“以為群眾需要什麼就投入什麼”,若本來就不對味,“點菜”便對服務的提質增效缺乏實質影響。“我們上上下下就思考,那為何不能在政策制定時進行公眾需求調查,在政策執行中收集公眾需求回應,從而解決服務供給與公眾需求錯位的問題,真正讓‘菜單活起來’呢?”下城區文廣新局局長王仙桃說。

  “探索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所有環節都沒有細化的標準,如果不能給社區明確要做什麼、怎麼做,工作難免還會隨意化。”王仙桃表示。鑒於此,《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規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評估規範》等標準文件先後出台,“《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規範》要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調查,充分聽取群眾‘我要什麼’,《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評估規範》則要求街道、社區對資源進行摸底、統籌、動態調整和升級。兩者再充分互動起來。”王仙桃說,最終實現“想吃什麼菜,群眾定;社區想辦法,更對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