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這真是杭州農村回遷房!不是名家水墨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9 15:39:51


吳冠中畫作
 
  走進院子,赫然是一片小花園,栽著幾株茶樹,落地玻璃門敞開著,中式風格的堂屋讓人眼前一亮。堂屋和後院中間有天井,衛生間設計了磚格花窗,光線明亮。二樓走廊上的墻用落地玻璃窗和外層木質格栅代替,即保證了采光也注意到了私密性與美感。大露台上可以曬衣物與幹貨,三樓還設置了儲物間。

  為了匹配最美回遷房,方家裝修花了80萬,遠超房子的費用。

  方大伯說:“虧這房子大,342㎡,這個春節我們一家12口人一起在這兒過的,我們老兩口,加上三個子女的家庭,家裡五個房間全住滿了。”

  對於能住上“網紅”新居,小兒子方浩感慨:“就算我們自己蓋,無論如何也造不出這麼漂亮的房子。”

  為了與中式的建築相匹配,方家也一改過去農村裡的裝修風格,專門請了設計公司,花了將近80萬元,裝修成中式風格。“為了能跟整體的民居風格相協調,還特意跑了不少村子收集老家具。”方浩笑著說,“一開始二老並不認同,更喜歡光鮮靚麗的風格,不過後來也都滿意了。”

  “春節期間,天天有十幾波人過來看房,外地人也很多,還有北京來杭州玩的遊客,聽說了我們村,專程從杭州過來參觀的。”方家大哥得意道。

  記者也在村裡看到,停在路邊的車不少,除了浙A車牌,不乏來自上海、江蘇、寧波等地。

  曾經村民捨棄老宅去他處謀生 如今搬回了美麗的鄉村居住

  事實上,剛剛慶祝完70歲大壽的方炳鑫、梁羅英老兩口,以前沒想過有一天還會回到故鄉東梓關村來住。早在2006年,他們便舉家搬去了富陽鎮上的新房,空留老宅在那裡,任其破敗。

  “這是東梓關村的一個縮影。”70後的方浩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公路還沒有造,東梓關村作為水路交通要塞,曾經很是繁華,從富陽去杭州,都要從東梓關碼頭走。但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水運隨即沒落,村子也跟著蕭條了。90年代後,東梓關村的年輕人開始走出小鄉村,去往富陽或更遠的城市謀求生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