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走基層看變化 浙江美麗鄉村如此多嬌
http://www.CRNTT.com   2017-10-04 11:51:12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義烏 古村齊聚四海客
 
  國慶長假恰逢中秋佳節,行走在義烏市義亭鎮缸窑村,空氣裡洋溢著甜蜜美滿的香味。
 
  “白糖月餅新鮮出爐嘍。”伴隨著一陣歡呼,缸窑村村支書陳躍俊從村口的柴火灶頭裡端出了一大盤月餅。金黃酥脆,熱氣騰騰的土灶月餅,讓人垂涎欲滴。
 
  這盤土灶月餅,全靠“洋手藝”。3日一早,來自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外來客商、義烏工商學院留學生和國外遊客齊聚缸窑村,製作月餅、燒制陶器、吟誦古詩,體味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和面、起酥、包餡、蓋紅章……瑞典商人佩吉忙得不亦樂乎。在缸窑村這座小村莊裡,佩吉體驗到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感受到了義烏鄉村生活的溫暖和友善。
 
  缸窑村能成為展示義烏傳統文化的窗口絕非偶然。“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特別注重對鄉土文化的保護。”陳躍俊說,缸窑村一直注重發掘文化內涵,通過文化這把鑰匙打開古村落的旅遊富礦。陶器燒制、糕點製作、婺劇表演,都是缸窑村的“金字招牌”。
 
  “大家都沒想到,水缸、陶房這些老舊物件,經過一番布置後還能引來外國遊客。”缸窑村村民馮玉琦笑著說。 )
 
  雲和 巧繪梯田新風景
 
  10月3日,雲和縣石塘鎮規溪村的“洋家樂”主題餐廳內異常熱鬧,“我們不僅僅是衝著這裡的美食而來,更是被雲和梯田美景所吸引。”台州遊客陳衛富一邊用相機記錄下眼前雲霧繚繞的美景一邊說,“我們還要去附近果園轉一轉,買點雲和雪梨帶回家。”
 
  雲和梯田精品水果采摘園的負責人王存榮在自家果園裡樂呵呵地招呼遊客。“借著國慶假期雲和梯田的客流量,咱果園能增加不少收入。”
 
  王存榮曾是一名有著20多年食用菌種植經驗的老菇農,看到生態農業的廣闊前景後,他在自己原本種植香菇的土地上不斷轉型升級,打造成面積200餘畝的精品果園。
 
  王存榮的成功轉型,得益於雲和縣的美麗經濟布局。去年9月以來,雲和穩步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工作,著力實現食用菌產業美觀化、效益化、生態化發展。
 
  目前,麗水首個菌光互補田園綜合體項目在雲和開工,該項目利用雲和食用菌生產資源優勢,全力打造農旅光結合的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點。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1500萬千瓦時,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700萬元。 
 
  柯城 爛漫山花迎客來
 
  國慶長假第三天,衢州市柯城區石室鄉荊溪村的八卦花田裡人聲鼎沸。正值金秋,這裡種植的10畝百合花競相開放,五顔六色的花朵引來大量遊客。
 
  “走近一點,到花叢中去。”10月3日上午10時許,記者見到了正在一片花海中留影的上海遊客陳念一家。“太美了,我女兒看見這麼大片的百合花高興得不得了。”陳念說,這並不是她第一次來柯城。5年前,她曾出差來過,印象中這裡就是普通農村的樣子,“上周,衢州的朋友給我發了不少照片,讓我很心動。沒想到,這裡變化這麼大,真的是美麗鄉村。”
 
  荊溪村村支書徐曉華說,現在荊溪村每天接待的遊客都數以萬計,村裡的8家農家樂天天爆滿。
 
  而在被譽為中國農民畫鄉的溝溪鄉,循著本土文化特色,4個月內建起20餘座風格迥異的藝術公廁,把曾經最“醜”的地方,變成最亮眼的風景。
 
  鮮花迎客來,公廁成景點。柯城的鄉村景區化發展,正把全域建設成“大花園”。柯城區副區長毛志宏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區列入今年達標的6個鄉鎮已開工整治項目162個,開工率達90%。 
 
  仙居 山村新貌美如畫
 
  “你好,這裡是溪港鄉的檸檬初上民宿,房間已經住滿,歡迎下次再來預約……”這幾天,仙居縣溪港鄉金竹嶺腳村村民呂月娥一天能接到十多個電話,都是來詢問住宿情況的。
 
  走進她家面積400多平方米的民宿,有6個房間,由呂月娥一手打理。這是溪港鄉開業的第一家民宿,還有十多家民宿正在裝修,預計今年年底相繼開業。呂月娥說:“做夢都沒想到,我們這麼偏僻的鄉村也能經營民宿,還有那麼多客人光顧。”
 
  這個距離仙居縣城60多公里、原先破舊落後的小山村,如今已建成190多間白墻黛瓦的新房,有新造的文化長廊,也有祠堂改造而來的書院、大戲台、家風館和廉政教育基地,還建成了文化禮堂和家宴中心。
 
  說起這些變化,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台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仙居縣溪港鄉金竹嶺腳村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的台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調研員張新建。
 
  任指導員6年來,張新建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金竹嶺腳村也一躍成為省級農房改造示範村、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來源:浙江在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