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杭州紫之隧道榮獲魯班獎 究竟牛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7-11-12 11:17:09


魯班獎小金人。
 
  在隧道北段的楊家牌樓附近,設有一座80米長的連續鋼構橋,在橋下保留了上山的游步道,方便市民遊客登山。隧道南段的大清穀附近有個碧龍潭,潭水清澈。紫之隧道在這裡設置了一個過水的箱涵,可以把周邊山體自然雨水進行收集,再排放到碧龍潭裡,給周邊山上動物原生態生活提供保障。

  “沼澤”裡建的隧道

  據介紹,紫之隧道從規劃到建設,可謂是困難重重。紫之隧道地下有眾多管線、錢塘江引水渠和梅家塢溪,周邊有較多建築物,對沉降控制的要求極高。

  而隧道淺埋暗挖段埋深淺、斷面大、開挖距離長,隧道全斷面處於VI級圍岩的淤泥質粉質黏土中,該土質蠕動性大、自立性差、含水率高度飽和,比上海的“豆腐軟土”更軟更難。王夢恕院士曾評價“是在沼澤地裡建隧道”。

  雖然施工的難度之大,但紫之隧道在引進國內先進技術與理念的基礎上也充分創新優化。

  比如,從建設方面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究,包括複雜環境下軟弱土層長距離淺埋暗挖關鍵技術、複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小間距山嶺隧道圍岩變形與支護技術、主線隧道交叉段與匝道交匯段關鍵技術等研究,共累計發表論文15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省部級工法2項、省科技進步獎2項。

  再比如紫之隧道所實施的超長距離、大截面、淺埋深的淺埋暗挖,就是在前人基礎上的一次大膽創新。因為此前全國僅有在鐵路和公路不超過百米的短距離、小截面的淺埋暗挖施工經驗,而紫之隧道的順利建成,為在國內推廣實施該工藝積累了數據、完善了規範、開創了模板,尤其是淺埋暗挖過程中所實施的誘導性塌方等技術手段,將以往施工中硬搶硬頂,以物的安全為主的施工理念,進一步轉變為有效控制,以人的安全為首的施工新理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