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浙江:打造紅色引擎 增強三治合力
http://www.CRNTT.com   2018-03-15 11:00:04


 
  群眾講究“吹糠見米”,注重看到實打實的效果。在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看來,創業致富是檢驗黨組織戰鬥力的“試金石”,“當前,農村黨組織就要帶領村民實現高水平建設的目標。”

  1983年,方中華代表上任村黨支部書記,他一心一意考慮的都是發展,“當時中央有‘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的政策導向,這為我們方林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定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些年,村里的黨員幹部一直以經營村莊的理念發展村莊,形成了多元化產業格局。

  “在我們方林,已經實現了家家住別墅、戶戶生態園。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8萬元,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方中華代表自豪地說。

  方林村無疑是鄉村振興中的“模範生”,在全省各地,大家也都在努力。

  後岱山村曾經是新昌縣出名的軟弱渙散村,如今,村莊被38個大大小小的美麗花園點綴一新,一步一景,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給村莊帶來變化的,正是去年初紹興全市部署開展的“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

  “我們以黨建引領村莊發展,堅持以變化見成效。計劃通過3年時間,全市1000個以上村實現五星達標,100個以上村達到國家3A級景區標準,努力把農村建成‘大景區’。”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曉光介紹說, 在紹興,後岱山村不是個案,各地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注重引導村莊規劃,黨員帶頭、發動群眾。如今,隨著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工作機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鄉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實現“脫胎換骨”,截至目前,已有42個村創建為省級3A級景區村,今年5月份將對首批1015個創建村實行嚴格驗收。

  從自治到“三治”

  建立現代治理體系

  諸暨楓橋盛產香榧,但在楓橋人眼里,比香榧更寶貴的是“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半個多世紀前,小鎮楓橋依靠群防群治的“法寶”,一躍成為全國社會治理樣板。如今,從小在楓橋長大的全國人大代表、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了“楓橋經驗”升級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