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詩意栖居!安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紀實
http://www.CRNTT.com   2018-04-23 18:41:16


 
  前些年,山川鄉馬家弄村還是個環境臟亂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著幾百米外的高家堂村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鄉政府和村兩委急在心裡。在鄉、村幹部多次動員下,幾個自然村的生產隊長主動請纓,“要把環境改善好”;道路拓寬需征用部分田地,村裡黨員紛紛站出來,“占多少地從我們家劃”;河道兩側整治、公共場所綠化資金不夠,村民不僅不收一分錢土地征用款,還起早摸黑投工投勞。如今,農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樣式;亂堆的水缸,統一布置種上了鮮花;穿村而過的鸕鳥溪上,修建了親水平台……村支書沈廣宏說:“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也是形成共建美好家園氛圍的過程,每人每家做一點事,一個村莊就會有改變。”

  截至目前,安吉縣每年新增財力的70%以上均用於人居環境和民生改善,農村污水處理、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3項公共服務實現全覆蓋,村村都有鄉村舞台、健身設施和農村公廁,實施物業化管理的村莊已達到97%。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暮春時節,走入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見不到一點垃圾,看不到亂排的污水。更難得的是,2016年村裡在老村旁規劃建新村時,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樹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彎取直,61棟白墻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錯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園風光。

  尊重原生肌理,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樣的案例在安吉比比皆是。十餘年來,鄣吳鎮鄣吳村在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合理控制商業開發的業態和規模,引導生活空間與自然山水、產業空間和諧共融,住房改造嚴格實行“踏勘到場、放樣到場、基礎驗線到場、批後管理到場”和現場公示制度。至今,鄰居還是原來的鄰居,“八府九弄十二巷”的街巷格局得以完整留存,長2000餘米的鯉魚溪流過家家戶戶門前,村裡終年水聲靈動。

  這一幅鄉土畫卷,讓人聯想起《詩經》“安且吉兮”的意境,也吸引著每天上百個學習團前來取經。安吉,已經成為農村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新標杆。

  和諧源於對發展的反思。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第二次來到安吉調研。在餘村的會議室,村幹部在匯報關停三座礦山和一座水泥廠時,流露出一絲不舍。習近平諄諄告誡道,既然要“生態立縣”,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因為這樣的增長不是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