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來自良渚文化村的鄰里實驗 此心安處是吾家
http://www.CRNTT.com   2018-05-02 12:24:01


 
  通過物業帶動業主的做法,也是良渚文化村人文建設最初的重要路徑。“開始有些不習慣,看到陌生人很難笑起來。”陳承業說,為此他們專門設立了“村民公約辦公室”,要求員工率先遵守,“做得好的,我們會進行表揚。”

  “村民文化”悄無聲息地融入,讓村民對社區的歸屬感與日俱增。周宏慢慢覺察到小區的不同。漸漸地,小區裡路上見面打招呼的人多了,熟絡起來的村民,越來越關心社區的公共事務。

  目前,良渚文化村各小區建有上百個居民微信群,大家共議社區大小事,還一起團購、討論生活話題,“朋友圈”讓鄰里間“親上加親”。2017年,“村裡”一位老人和寶寶台風天走失,村民們自發冒雨尋找10個小時。

  韓國當代建築師承孝相認為,良渚文化村是中國現代社區的新願景——“社區”,不僅是生活共同體,更是精神共同體。

  安居樣本可借鑒

  如今,良渚文化村更像是社會基層自治探索的“先行者”,引起了不少社科學者的關注。

  “良渚文化村為中國社區的生長提供了新的思路。”杭州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龔上華曾多次到訪良渚文化村。在他看來,良渚文化村是一個有典型意義的樣本,既有田園式熟人社會的特點,又有現代式公共自治的理念,承載了創建者、參與者和其中安居樂業者的夢想。

  “社區讓生活更美好。”每天經過良渚文化村社區辦事大廳,徐一峰都要看一眼這句話。對這位扎根基層十幾年的社區書記來說,在這裡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職責從“管理”變成了“服務”。

  在良渚文化村有一套規範的議事流程:村民提出建議後,由社區牽頭、號召居民代表、法律界人士、物業公司一起洽談,形成的方案後公示徵求村民意見,實施後成效也要公示。

  社區公益基金會的成立,是村民又一次新的嘗試。“姑且稱為‘村民公約’持續發展的試驗吧。”社區史《走進夢想小鎮》的作者、曾經的“村幹部”沈毅晗和村民的探索,得到了徐一峰的支持。

  基金會是社區資源鏈接者,目前有200萬註冊資金,除了南都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公益基金給予部分支持外,其餘均由村民籌款。理事會成員都由村民擔任,不帶薪,秘書處則全職帶薪。理事會開會實行一事一議,凡持不同意見者,都有發
言機會。理事會成員具有一票否決權,具體錢款則由秘書處使用和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