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台州舟山劃入寧波都市區 解讀四大都市區
http://www.CRNTT.com   2019-02-25 11:36:27


 
  《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年)》

  在該規劃中,詳細提出了“三群四區七核五級網絡化”的城鎮空間結構構想——

  “三群”為環杭州灣、溫台沿海和浙中城市群,是組織省域城鎮空間發展的主體形態;“四區”為杭州、寧波、溫州以及金華-義烏四個都市區;“七核”為嘉興、湖州、紹興、衢州、舟山、台州、麗水等中心城市;“五級”是指由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縣(市)域中心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構成的五級城鎮體系;“網絡化”是指以航空、軌道交通為主的人流網,鐵路、高速公路、海港和航空交通為主的物流網,寬帶、電信為主的信息網,電力、燃氣管網為主的能源網為支撐。

  2014年5月9日,經省政府同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杭州召開都市區綱要編制工作部署會。會上,討論了規劃綱要編制方案,並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建議。

  次年,浙江省在《建議》中提出,要編制實施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規劃綱要。

  2017年6月,“四大都市區”首次出現在省黨代會報告中。

  ……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記者注意到,8年來,浙江對於這一城鎮空間結構規劃,“一張藍圖畫到底”。不僅如此,“四大都市區”的規劃構想,隨著改革的深入,越來越清晰——

  大都市區核心區GDP總量全省占比78%以上,常住人口總量全省占比7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各類人才總量超過1000萬人,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達到850公里以上,城市智慧大腦服務面積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彼時,根據《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浙江“四大都市區”如是定位——

  @杭州都市區範圍包括杭州市域、安吉縣域、德清縣域、桐鄉市域、海寧市域以及紹興市部分區域。

  城市定位:生活品質和文化創意之城,省域文化中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蕭山機場將與上海浦東、虹橋機場共同成為洲際客貨運樞紐空港。

  @寧波都市區範圍包括寧波市域及舟山部分區域,協調範圍增加三門縣域。

  城市定位:發揮港口和外貿口岸優勢,發展先進製造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和重化產業。

  @溫州都市區範圍包括溫州市域、協調範圍增加玉環縣域、溫嶺市域、青田縣域以及福建寧德地區。

  城市定位: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強化國際貿易博覽、文化娛樂、高等職業教育、海洋經濟服務等職能。

  @金華-義烏都市區範圍包括金華市域,協調範圍增加龍游縣域、縉雲縣域以及諸暨南部區域。

  核心區域城市定位: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強化商貿博覽、高等職業教育、文化娛樂等職能。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的城鎮體系規劃“三群四區七核五級網絡化”的城鎮空間結構不同的是,此次浙江省大都市區建設新聞發布會指出,全省將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核心區為中心帶動,以環杭州灣、甬台溫、杭金衢、金麗溫四大城市連綿帶為軸線延伸,以四大都市經濟圈為輻射拓展的“四核、四帶、四圈”網絡型城市群空間格局。

  不僅如此,在都市區定位、都市區建設任務以及保障機制和規劃實施等方面,此次大都市區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明晰的目標。而這,既體現了規劃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中切實推進,更體現了頂層設計不斷引領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實際需求。

  此次發布會要求,各地要分別發揮杭州數字經濟、寧波港口開放、溫州民營經濟、金義商貿物流等特色優勢,全面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宜學宜游之都。

  全面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構建貫通大都市區的北部環杭州灣、東部甬台溫、中部杭金衢、南部金麗溫四大城市群連綿帶。

  四大都市區總體格局

  接下來,到2035年四大都市區全面建成“七個之城”,全方位落實大都市區建設主要任務——

  創新之城,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嘉興G60科創大走廊等重大平台。

  開放之城,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電子世界貿易平台等。

  便捷之城,打造長三角省會城市1小時交通圈、四大都市區中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

  宜居之城,進一步提升大都市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健康、休閑等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

  花園之城,構建大都市區生態景觀帶,繼續推進“五水共治”,打贏藍天保衛戰,打造10分鐘綠道游憩圈。

  智慧之城,加快5G技術研發試驗和網絡部署,推進未來社區試點。

  人文之城,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實施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像世界互聯網大會、雲栖大會、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等高水平的國際會議、國際會展、國際文化和旅遊活動以及國際體育賽事會越來越多。

  在空間架構越來越清晰之外,浙江此番更對“四大都市區”的統籌協調,做足保障——

  充分發揮省都市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完善大都市區建設規劃體系,創建大都市區建設體制機制,組織省級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人才、戶籍、土地、用海、財政、金融等專項支持政策,確保大都市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並提出近期目標,到2022年全省大都市區的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特色優勢更加鮮明、核心功能更加集聚、聯繫互動更為緊密、輻射帶動更為顯著。

  而到2035年,“四大都市區”全面建成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聞名國際的開放之城、互聯暢通的便捷之城、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綠色低碳的花園之城、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全省城鄉實現高水平一體化發展,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長三角最具影響力的戰略資源配置中心、最具活力的新經濟創新創業高地、最具吸引力的美麗城鄉示範區,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達到世界創新型地區領先水平。

  記者注意到,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副巡視員徐煥鳳解讀,此番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把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編制空間規劃後,將不再單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

  來源:中國寧波網-甬派客戶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