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出台首個漁業捕撈標準 出海捕魚勿任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6 15:12:03


 
  1月初,溫嶺石塘鎮漁民朱可代遣散了8個小工,現在作業船上,包括他自己總共6個人。“石塘海域,再往外走幾十海裡都沒有大魚,抓魚賣的錢還不夠柴油費。”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出海約100海裡(約185公里)才能下網,以2條中等馬力漁船,雙拖網為例,一次出海能捕魚三千斤,大約能賣2.2萬元;而柴油船需要用掉1.8萬元,人工大概0.3~0.5萬元,收支往往只能持平。“如果運氣稍差,就是虧本。”

  陳海東也說,目前出海的成本越來越高。“打上來的魚都蓋不住艙底,少得能讓人哭。”他說前後將近8個小時,直徑70米周長1000米的網在海上橫掃30海裡,捕撈上的魚最多只能賣兩千元——他打漁多年,這樣的情況很少見。

  被船老大稱為“平安水鬼”的郭文標常年跑在海上,他也說最近兩三年能感受到魚量一月不如一月。“近海根本沒魚,要打漁,少說得到百十海裡以外。現在的漁民八成都是通過每年的柴油補貼來生活。”

  其實這不僅是漁民的苦澀感受,也是漁業專家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浙江省海洋研究所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程師說自己去年因為要采集一個魚類標,去了台州。那一次,先後跟隨5條漁船,耗時11天卻“顆粒無收”。“東海漁業資源的破壞已經遠遠超出想象,以前一條船一網就能捕50噸魚,白花花的都是魚。而現在,魚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劇減。”

  為何無魚可捕

  魚群都去哪兒了

  有消息證實,近海無魚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台州海域,舟山、寧波、溫州,甚至整個東海漁場都出現了相同的困境,東海已經到了無魚可捕的邊緣,尤其是大黃魚、烏賊已經基本衰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