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垃圾突圍最後一公里!浙江這樣培養居民習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4 10:25:16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國家發改委、住建部2016年聯合提出,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浙江日報報道,破解“垃圾圍城”困局,浙江一直在先行先試。早在2000年,杭州就是8個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經過15年探索,又成為國家第一批2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之一。不僅如此,目前浙江省所有市、縣均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每個市、縣都有1座及以上末端處置設施;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26%,無害化處理率位居全國前列。

  然而相比農村,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仍有不少短板,如居民自覺意識不夠、約束機制缺乏、市場適應性和技術路線不明確等,要形成更加現代高效的分類回收體系,仍需不斷探索。

  居民習慣如何養成

  在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五區,設有多個垃圾房。按照分類投放要求,每個垃圾房都配有“餐廚垃圾”“其他垃圾”等不同顔色的垃圾桶。但記者日前發現,桶裡面的垃圾仍舊“一團混”。有居民反映,垃圾分類剛推行時有很多人響應,後來由於一些居民未養成分類習慣,影響到周圍其他居民,分類做法最終未能堅持下來,如今已變成“哪個垃圾桶空著就投哪個”。

  居民難以形成分類投放習慣,一直是城市垃圾分類推進緩慢的主因之一。去年6月,杭州市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曾對各區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情況開展檢查,發現問題725處,其中垃圾錯投、分類錯誤等問題419處,占總數的57.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