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紀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2 07:53:32


 
  一個個農業園區、一個個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地,對浙江農業產生了深刻影響。6年間,全省新建和修復排灌渠道3.7萬公里,機耕路2.3萬公里。田野巨變的同時,社會化服務水平也顯著提高,全省目前已累計組建糧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3609家。

  這樣的巨變源於大平台對要素的集聚。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要發展農業項目比較困難,而如今,有了“兩區”這個大舞台,各項扶持政策得以落實。

  基礎設施改善提升,現代農業的效益得以顯現。在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畝均產量比面上高7.3%,單季稻攻關田畝產達到上千公斤,早稻單產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現代農業綜合區畝產超過萬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有關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實踐,被寫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全國推廣,上升為國家戰略。

  誰來種——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面對“誰來種地”的現代農業之問,浙江用自己的探索帶來了田野上的新希望。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在浙江,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正加快形成。得益於此,一直以來浙江農業面臨的“低小散”問題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夯實了基礎。

  這些家庭農場主懂經營、擅管理,穩糧又增效。2016年,“難能可貴的是,浙江的家庭農場平均勞力只有5人,平均經營面積也只有89.2畝,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卻實現了更高的產出。”省農業廳經管處有關負責人說。

  農業這片投資窪地,近年來吸引了一大批工商業主投身前來。數據顯示,僅2016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到13.9%,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出3個百分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