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滋養鄉村振興!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紀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4-12 09:42:30


 
  今年春節期間,在全省各地的農村文化禮堂,村民們用5000多場“村晚”迎來了一個紅紅火火的新年。一個個充滿年味、農味、文化味的節目,記錄著浙江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描繪著開拓與創新的發展藍圖。

  台上的“主力”,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演員。如今,每逢文藝演出,許多村都能拿出一台完整的節目,舞蹈、獨唱、小品、戲劇、腰鼓……從過去政府花大精力“送文化”,到現在農民自主“秀文化”,文化禮堂功不可沒。

  浙江文化禮堂融進濃濃的鄉土內容。一支支扎根基層、扎根鄉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不斷培養農村文化能人,讓他們真正成為基層和農村文化的耕耘者。

  “在文化禮堂,通過培訓提升,村民的錢包鼓起來了,村風好起來了,生活好起來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一位村支書說。如今,浙江農村傳誦著這樣一段順口溜:多寫一個字,少打一張牌;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多一場演出,少一場糾紛。

  文化禮堂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為此,各地拿出“看家本領”,吸引老百姓主動走進文化禮堂,通過寓莊於諧、寓教於樂的文化浸潤,將文明之風播進農民心田:永康市推出“鄉村小康學堂”,在全市開設書法培訓班,以書法為載體傳播傳統文化,引發各村村民踴躍報名;岱山縣推行“群眾點單”式服務,通過管理員和網絡兩種點單方式,讓海島群眾在家門口參與自己喜愛的活動;遂昌縣推出廣場舞沙龍送到鄉和文化走親等活動,激發百姓“亮相於舞台”的熱情,營造鄉村
文化氛圍;開化縣針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婦女打造“老年茶館”、“放學館”和“手工作坊”,讓大家在文化禮堂找到精神歸宿……從“要我來”到“我要來”,村民不斷增強對文化禮堂的親近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效果怎麼樣?老百姓的口碑便是最好的答案。

  日前,浙江省委黨校輿情研究中心聯合浙江在線輿情中心,聯合發布2017年度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全國影響力及口碑指數白皮書,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已建成7916個文化禮堂,總面積相當於一個西湖;近八成浙江網民點贊我省文化禮堂的建設發展情況;在全國主要省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項目熱度對比中,浙江熱度值為96.82%,位居第一。

  鄉村文化,在此傳承賡續

  農村文化禮堂傳承文化,留住鄉愁,陶冶情操,提升素養,為美麗新農村增添了光彩、凝聚了力量,被農民群眾親切地稱為“文化禮堂——我們的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