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規合一”試點,開化縣把整個縣域作為一個大公園來規劃、建設和管理,全縣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農林區和產城集聚區,分別占到縣域面積的50.81%、41.12%和8.07%,同時還劃出了生態保護紅綫、基本農田紅綫和城市開發邊界控制綫。這就意味著全縣90%的縣域面積用於保護生態,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將集聚在餘下的10%。為此,當地要淘汰搬遷企業123家,生態移民1萬人。
而根據各類規劃指標體系不對接、基礎數據不一致等問題,開化縣制定了包括經濟轉型、空間集約、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四大類17個各部門共同認可的核心目標及指標,并重點就人口規模、建設用地、城鎮化水平等指標,形成了統一的基礎數據。通過公共地理信息基礎平台,開化縣還實現了規劃編制審批、項目用地選址、環境影響評估等空間信息跨部門共建共用,再造了審批流程,時效提升70%以上。
為了改變“政出多門”的規劃弊端,全縣還探索構建統一的管理體系,成立了縣規劃委員會,負責規劃的立項管理、統籌協調、審議發布、監督實施和評估修訂等工作,否決規劃立項申請35項,協調對接各類規劃15個,審議城鄉和土地利用規劃矛盾圖斑1800餘處。
在“規劃+生態”的優勢引領下,各類生態、文化、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紛紛落地開花。2015年,全縣共有105個重點項目開工複工,完成投資88.25億元。目前,全縣已經有1個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和2個3A級景區,還有10個行政村啓動了3A級景區村建設。
在按3A級景區標准建設的齊溪鎮龍門村,村民餘廣群辦起的“地字七號”龍門客棧平均一天要接待30多位客人。他告訴記者,他家兩兄弟比鄰而居,原本也都在溫州打工,“我當時叫大哥回來一起開農家樂,他還不肯,現在他也要辦農家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