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杭州拱墅“村民”喜新不“厭舊” 鄉愁還在
http://www.CRNTT.com   2018-02-19 11:15:50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水果買好了,孫子、孫女的紅包和玩具也準備好了。”51歲的陳建芬剛從超市回來,拎著大包小包坐電梯上了11樓。“成小家成就千秋業,居福地昌榮萬代枝”,一幅紅彤彤的春聯貼在家門口。“今年小孫女剛出生,我們一大家子都在兒子家過年。”
 
  杭州日報報道,陳建芬是上塘街道蔡馬村的村民,現在所住的“蔡馬人家”是蔡馬村徵地農民的第一批安置小區。透過大大的落地窗戶向外看,小區文化家園周圍張燈結彩,家家戶戶窗上貼著窗花,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2017年,拱墅區徹底告別城中村。村民們離開破敗的農居點,搬進了高品質的安置房,他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變化。
 
  他們的生活方式變了
 
  三年前,57歲的錢愛貞搬進善賢人家。現在,每天早上9點,她都會準時來善賢書院報到——在這裡寫書法成了錢阿姨的愛好。
 
  到了晚上,健身房的乒乓球室可是個熱鬧地方,“六點半來已經很多人了,有時候要等到七點才輪到我們咧!”
 
  周邊生活的變化,讓善賢社區第三支部書記趙碧璐很是感慨,“以前我們善賢村里臟亂差,地方又小。現在小區乾淨了,環境好了,設施也齊全。”
 
  蔡馬人家的社區文化家園也是今年拱墅區文化家園建設的重點。等到今年6月,這個近1000平方米的社區文化家園就將正式開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