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激發逐綠激情 安吉鄉村的“美麗攻略”
http://www.CRNTT.com   2018-09-14 08:45:31


安吉境內的西苕溪岸綠水清。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浙江在線訊,走入安吉的美麗鄉村,每次都有新驚喜。一批批曾經沉寂的鄉村一舉成名,一個個環境友好型項目落地生根,一群群遊客紛至沓來,一位位村民笑逐顔開……安吉的鄉村,不僅生態是美麗的,經濟也是美麗的,生活更是美麗的。

  15年前,“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激發了竹鄉安吉逐綠的激情;13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了安吉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從開啟建設到制定規範,再到不斷推進升級,安吉傾力耕耘美麗鄉村,一路奔跑,從未停歇。

  按著這份“美麗攻略”,我們來到山川鄉高家堂村。這個出現在無數報道中的“明星村”,果然名不虛傳——竹林搖曳、綠水清波,農家小院清新雅致,全村就是個大景區。村委會主任潘小眾留著20多年前的村莊舊照,那時的高家堂村,為了發展經濟,引進了造紙廠和竹製品企業,溪水渾濁、垃圾遍地。不光是高家堂村,當時的安吉,滿懷期待走上工業強縣之路,GDP高速增長,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生態環境受到污染。

  1998年,安吉在國務院開啟的太湖治污“零點行動”中收到了“黃牌警告”。在整治任務的倒逼下,縣委、縣政府當年就投入8000多萬元鐵腕治污。安吉逐漸意識到,好的發展一定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2001年,安吉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並在2003年提出創建全國首個生態縣。這期間,高家堂村關閉了污染企業、用上了污水處理系統、探索生態農業,它的蛻變令人矚目。

  2003年,在全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現場會上,高家堂村成了“樣板”,它的經驗隨著一批批學習考察團的到來不斷擴散。但問題隨之而來——發展和保護的矛盾如何破解?以餘村為例,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後,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300多萬元直降到20萬元。整個安吉關停大批污染企業,拒絕了大批項目,財政收入大幅下降,財政預算甚至為負增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在餘村村兩委會議室,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一席話指明了方向。至今,餘村人還記得習近平同志親切地對他們鼓勁:長三角有多少遊客?將來的話,甚至會有一些城裡人在逆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來這裡,你們這裡就更是一塊寶地。

  思路一轉,滿盤皆活。安吉人意識到既不能靠山吃山消耗資源,也不能守山望山無所作為。於是,在抓好工業布局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的同時,安吉把重點轉入鄉村,全縣各村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統一規劃、整體推進,以鄉村旅遊、生態農業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美麗經濟”應運而生。

  如今的餘村,人們笑臉盈盈:“不開礦,不辦水泥廠,去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多元,全村經濟總收入2.78億元。”如今的安吉,村村是景區,處處都能游,2017年實現旅遊收入282.69億元,服務業占GDP比重48.5%,已超過第二產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