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國唯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為何落地浙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7 10:53:42


 
  先行先試有基礎

  “發酵好的豬糞是天然有機肥料。”在浦江,浦南街道前於村的毛陽崗生態養殖場內,負責人王艾介紹,養殖場常年生豬存欄7000頭以上,由於採用了“豬、沼、果”一體化的生態養殖模式,整個養豬場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用豬糞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機肥,也成了周邊蔬菜、葡萄、苗木種植戶的搶手貨。

  在紹興上虞區富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養殖場外建起了一個占地150畝的生態濕地,養殖場的污水經過大片“水淨化精靈”狐尾藻的處理,排放的廢水COD(化學需氧量)指標只有70mg/L,比生豬養殖場污水處理後排放的COD“國標”400mg/L低了300mg多!

  而在龍游縣,一條“豬糞收集——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種植業利用”的縣域大循環鏈基本成型。龍游全縣建成沼液池1.2萬立方米,鋪設沼液管網9500畝,在果蔬、茶葉、毛竹、苗木等種植區域大力推廣農牧結合模式,將養殖小區的沼液通過管網輸送到種植基地,在園區之間構建中循環。

  小到村莊,大到現代化的農業園區,甚至全縣域,這樣的場景在浙江並不少見。“十二五”以來,浙江省農業部門以“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為主線,探索創新和集成推廣出了一批縣域大循環、園區中循環、農業主體小循環的樣板區。

  “從一家一戶的零散農業模式,到規模發展、生態發展,再到現在的全產業鏈生態循環模式,我們始終在探索適合浙江的農業發展模式。”史濟錫介紹。

  不過,浙江為模式轉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2013年以來,浙江依法重新劃定畜禽養殖禁限養區,截至目前已關停搬遷禁養區養殖場戶7.4萬家,調減生豬存欄564萬頭。

  同時,測土配方施肥、使用商品有機肥、建立病蟲害統防統治,甚至試點建立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處理機制,減少肥藥的不合理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等一系列以肥效提升和有機肥替代,從源頭進行化肥、農藥減量控害行動也已全面推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